半年之后,整个无名山焕然一新!
六柱五门的石牌坊山门设立在无名山脚下,最高处足有十几米,气势恢弘。
用的正是无名山周边的青石,由东海郡城知名的石匠按照设计组给的图案雕刻而成。山门下是也是青石铺成的长宽三十多米的平台,与山门浑然一体。
通过山门仰望,是逐渐上升的台阶,共有九十九阶,然后便是会客大殿和两间偏殿的三座殿顶,采用的正是华国宫殿建筑风格,斗拱硕大,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,显得金玉交辉,巍峨壮观。
顺着台阶走到会客大殿,会看到大殿与两间偏殿,都建在青石砌成的数米高的台基上,朱红梁柱、绚丽彩画、雕镂花窗、白石围栏,极尽奢华。
三殿之间则是一处青石广场,左右各有小径,左边几十米外是两栋稍小的宫殿建筑,权作客舍,右边几十米外也是对称的两栋建筑,不过建筑后方有两排共十个小院,是杂役居所。
大殿中极为宽敞,仅中央靠后有一块巨大做的背景,上面刻了一个家乡的“道”字,正是国内名家所作,整个字行云流水,颇有韵味。地面布置了些几案、蒲团,整个大厅略显空旷,却也极为肃穆。
从会客大殿两边侧门出去数十米,则是比较传统的钟楼、鼓楼。无名山自然不会安排人去晨钟暮鼓,这只是会客大殿配备的一些装饰建筑罢了。
然后便又是台阶直到山腰,当初为了这级台阶,杨明的弟子们用法剑开山劈路,硬是生生改变了地型。至一处缓坡处则是修炼广场,也是青石铺就,要比会客大殿的广场大了许多。
广场四周有几一大四小五座大殿,此时略作装修,却没有启用。准备以后弟子多了,作为处理门派俗务、接取任务、教导弟子之用。左右各有青石小径通向一些景点或小院,但此时光有青石路,还没有建设那些不太重要的景观设施。
这广场后面,就无法按中轴线的方法来铺路了,而是沿着山势铺成丈宽的青石路,蜿蜒直至山腰。那里有十座普通弟子宅院,每个院子都是一间正屋,两间厢房的结构。
在杨明的设想之中,普通弟子、杂役,主要的活动场所也只能在这附近。再往上则要通过一座小殿,殿外有玉石华表,雕工精美。这座小殿有高大厚实的方形石柱。
这座小殿,将会是内外门的区别。只有修出灵力,才能允许通过,没有修出灵力的普通弟子,在这里就会被拦下。
小殿后不远,是三条小路。一条通往后山灵田,一条往上是临山崖建筑而成的十座弟子洞府,错落有致,各有风景。另一条则通往山顶,中途小路分别通往两座丹房、五座炼器坊。
也有一条通向中阶聚灵阵,杨明修行所在。此时这里也焕然一新,成了一座巨大石殿。
临近山顶,有三处院落,是杨明规划中的高级洞府。主屋都是两层宫殿形状,都有前后两进,后进则是修行之所,也有小块灵田。
然后便是山顶了。
山顶同样是弟子们大力改造而成的。有大殿一座,里面有护山大阵的主法台,也是设计中门派高层议事的地方。侧殿有两座,一是藏经阁,另一个是门派宝库。
当然,这所谓宝库,也就放些寻常的法器、灵材。
主殿与侧殿之间,仍是一小处广场,设有护山大阵的另外两座法台。
建设无名山前后近两年,建筑着实不少,看上去也金碧辉煌。可惜无名山一千多米高,这么多建筑散布其中,也仅是若隐若现,倒是平添了几份仙意,绝对称得上一句洞天福地了。
此时建筑门派的山民、木匠、石匠都已下山,家乡的设计队、建筑师们也都送走,只留了两家会些石、木技艺的山民,充作杂役,当然待遇不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