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昌府城门口。
“哒哒哒”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,一队骑兵冲出城门,朝江边方向行去。尘土散尽,排队入城的百姓又恢复了平静。
守城官兵拿着一沓缉拿画像,仔细盘查,只是那画像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,分明是将人的相貌画丑了三分。
胡二郎贴了个假胡子,装扮成算命先生,同行人手亦都化装为商贩,老实缴纳几文“入城费”后,守城官兵连路引都没看,便将一行人放入了城内。
说到路引,这并不是明朝特有。汉唐时,称“符传”或“过所”,宋朝叫“凭由”,目的嘛,都是为了限制人口流动,把人束缚在土地上,以此稳定涩会秩序,只不过名字叫法不同罢了。
《明会典》中对路引有详细记载: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,军以逃军论,民以私渡关津论。凡无文引,私度关津者杖八十,若关不由门,津不由渡,而越度者,杖九十。若越度缘边关塞者,杖一百徒三年。因而外出境者绞,守把之人,知而故纵者,同罪。失去盘诘者,各减三等,罪止杖一百。
简单来讲,凡是离开所属地100里就需要路引,若没有的话,士兵以逃兵论处,百姓以偷渡论处。偷渡最轻刑罚杖八十,打完不死也残废。
申请“路引”并不简单,首先要向本乡里甲申请,再呈报州县审核,核准之后发给“路引”,“路引”要注明姓名,年龄,住址,事项原因,起止地点,还有返回期限。
规矩定得挺好,但随着明中后期,土地兼并,自然灾害不断,“路引”制度也遭败坏。流民的大量出现,农民起义爆发,意味着一个王朝的寿命开始走向尽头。
自渡河来到武昌府地界,胡二郎沿着江河多番打听,皆一无所获,眼看所剩时间不多,他只好棋走险招,潜入武昌府,准备在官府那里打听一下刘六刘七的下落。
入了府城,众人各自散去,探寻起消息,胡二郎边算卦边找人,两日间,终是一无所获。
从一行人打听来的情报分析,明军到目前为止并未抓到刘六刘七等头目,不然按照官府的尿性,早就大张旗鼓送俘进京了。
这一日,就在胡二郎一筹莫展,考虑准备离开府城时,一乞丐模样的男子突然拦住了胡二郎的去路,在其跟前轻声说了句“跟我走”,便头也不回地向一小巷子里钻。
胡二郎盯着男子的背影只觉有些眼熟,没做多想,快步跟在了男子身后。
七弯八拐,两人来到一处破庙,庙内住着一帮无家可归的穷苦人,这幅场景让胡二郎一时回想起自己未被宋洲收留时的落魄模样。
“胡二叔!”一少年人见胡二郎到来,吃力地爬起身子,眼中的兴奋难以掩饰。
胡二郎闻声,看向呼喊的少年人,那少年人不是旁人,正是刘六的长子刘让。
这时,站在少年人身后,一满脸抹着黑灰的中年人同样激动道:“二哥!”
“三弟,侄儿,真的是你们!”胡二郎大喜道。
“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!”化身为乞丐的齐彦名及时出声提醒,
几人快步走来到破落的偏殿,一人把守在殿外,几人这才放心交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