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完周大虎后,他才问道:“何事令你擅离边关,来到高阳?”
周大虎神情肃穆,说道:“小子来见孙公,是有几件大事与孙公相商。”
“一是,高阳的守备贾木青将被调走,前来知会一下孙公。”
孙承宗是带兵的人,当然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。贾木青这个小伙子的表现,他都看在眼里,做事认真负责而又不刻板,脑子聪明,点子也多,确实是可造之材。
这次高阳守城之功,功不可没,他已经和高阳知县联名上报朝廷为其请功了。
这次可能是高升了。
他心里只有祝贺。
孙承宗轻轻点头道:“贾守备年少有为,做事认真,守备之职有些委屈了。”
周大虎接着道:“老大人放心,接替之人是一个在山西代州千户官,因建虏攻城守城功,擢升卫指挥佥事,名字叫李士彪,小子将调其为新的高阳守备。”
孙承宗知道一个将领的重要性,说是举足轻重也不为过。
他虽然清廉正直,但是家乡有一位好的守备,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,他就是为家乡上万百姓着想,这个情他认了。
“第二,小子已经向皇上请旨见面,请求带兵趁清军征伐朝鲜,袭击后方,收拢东江镇残军回到关内安置,这样不仅可以救下东江镇官军,关内也还能增加一支经过战争习练的兵马,多方有益。”
周大虎说到这里,犹豫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小子秘密训练了一支特别的部队,剃头易服建虏的打扮,还学习了一些建虏语言,他们的此行目标是救回原辽东监军道张春大人。”
一听到张春的名字,孙承宗脸上立即浮现出一股复杂之色。
张春以太仆寺少卿,兼任监军兵备道,就是他推荐的,而大凌河之战,因抢修修缮大凌河城,清军来袭,也是他主导的。
孙承宗一直对此事很有内疚念念不忘,尤其是对张春之事甚为可惜。
崇祯五年,后金传来张春说和上书,他才知道,张春在建虏之处还活着。
只是其竟为建虏说和,这是背叛了朝廷。
想到这里。
孙承宗叹了一声道:“建虏本是大明属夷,以下犯上,乱杀汉民无辜百姓,今又频频入关劫掠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犯下如此血海深仇,岂是一言就能讲和,忘去过去无数百姓、官兵之死?”
“就是能讲和,焉知不是建虏权宜之计,想用大明之物力而强大自己?到时候,就是养虎为患,而虎壮,而反噬朝廷大明百姓?”
“战场之上,未有兵马之胜,焉可言和?以建虏之贪鄙,索要无数,如有答应,岂不是割己之肉侍狼,而狼不熟,早晚欲扑人而食也。”
“有此顾虑,以及前宋之见,宁可刚烈而死,也不愿被人慢慢凌迟而半死不活。”
“议和虽有好处,但却无人提及。这就是大多数朝臣不愿说出议和二字的根源。而议和之好处,也是纸面上的好处,未必能够落实。”
周大虎轻点头道:“张春大人被困限制活动,所知所得外面的事情太少,极易被蒙蔽,但其忠心是真的。小子在一些建虏俘虏高官中得知,张监军在奴酋面前,视死如归,大义凛然,不跪奴酋,不剃头、不易服,对大明忠贞不屈,天天面南叩拜我皇,此乃忠勇之士,世所罕见,小子拼了性命也要救回张监军。”
“但彼此不熟悉,还请孙公手书一封,代为劝解其随我回关内,再为朝廷出力。”
孙承宗点头答应了。
周大虎随即说道:“东江镇在辽东地区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,在争夺辽东沿海地区、牵制建虏的作用不小。但东江镇兵事自毛文龙总兵死后,这支军队已失去了凝聚的核心,始终处于被动挨打之中,内部矛盾重重,不断分裂和叛乱,对辽东局势已是无益,反而壮大了建虏的力量,犹如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,不如下定决心,收回陆上关内,用于剿灭流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