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局势很平稳。
双方还在接触,但真正的谈判几乎没有。
因为双方都知道,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。
都在准备着今后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崇祯十二年很快过去。
王应熊在江南龙江船厂、福建长乐船厂等打造的遮洋船、钻风船等,经过一年多的时间,已经完成了大半,千艘遮洋船已经完成了七百余艘,钻风船五百艘已经完成了四百艘。
正在陆续交付。
同时,在江南招募的有经验的水手,也已经完成招募,并上船开始了实际操作。
火炮也是装备到位,一批江南操炮熟练地火炮手被调到船上,并且进行了打靶训练。
一些原有的遮洋船和部分的新的遮洋船,已经开始使用,进行海运。
崇祯十二年上半年已经累计运粮到京师七十万石。
超过一年的原定计划运输量百万石,几乎没有多少悬念了。
而且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沉船事故。
朝廷也对此十分满意。
这样做不光能分担陆地上的漕运压力,还能锻炼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后备力量。
朝廷听取了周大虎的建议,预防中原地区再有大的灾荒。
在彰德府、开封府、南阳府、河南府等地提前屯粮备荒。
这也是周大虎熟知历史的好处。
不管是否历史有所改变,提前备荒绝对有必要。
而在江南。
一位辽东龙武水军总兵带着近百艘战船,从海上到了这里。
不错,他就是袁进。
但他不是主角,船上还有一个大人物,就是秘密出京的二等忠勇公周大虎,带着万人精兵秘密来到了江南之地。
准确的说,应该是前往福建。
这次出行,周大虎是秘密的。
只有京师的崇祯皇帝和几个内阁军机大臣知道。
这也是预防周大虎不在京师的消息泄露后,建虏会趁机来攻辽西。
周大虎这次到江南来,有几个任务。
一是接受已经训练有成可用的数百艘战船和上万水军。
二是见一见海上霸主郑芝龙,并征用其麾下力量,驱逐荷兰人和·西班牙人,收复台湾,大量移民到台湾开垦,这也是最主要的事情。
三是继续在江南渔民之乡,收购粮食,预防北方出现大的天灾人祸。同时在江南也进行一些官仓的备荒存储,形成常态。
但这第三个任务,并不需要他亲自去做,而是接管的海运船队承担一些运输任务。
船队首站在松江府上海县停靠。
在这里,周大虎只见了松江府知府方岳贡和钦差王应熊。
王应熊实际上已经完成了钦差任务,但是由于差事办得不错,朝廷就继续将其留在了江南,又加了户部尚书的虚衔,名正言顺的掌管江南税赋和粮饷的事。
方岳贡也在周大虎处得知了一个消息,很快他就会被调往京师任职。
但是什么职务,周大虎并没有说,也不宜说。
将朝廷最新的旨意传达后,周大虎便告辞了两人,直接前往福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