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将领显然很实际些,他认为打赢已经不太可能了,不如退而求次,选择大军一起冲出重围,能活下去多少个,是多少个,这样也是为秦军减少损失。
然后撤离到长平,重新准备迎敌。
而魏缭显然是不这样想的,他的想法是死战此地,要么生,要么死,不能有第三个选择。
这样让这个将领,十分头疼,他认为既然赢不了,跑就对了,为什么非要死战呢?
这个将领并不是贪生怕死,而是认为,有活的希望,为什么一定要死呢?
当初那个候将军,提出骑兵突围的时候,他其实也是十分赞同的,骑兵冲杀出去,冲破敌军防线,如果冲击失败了,那就是死,但是如果冲击胜利了,那就是活。
虽然战争败了,但是至少有活的希望,但是魏缭死耗在这里,等待着战争的转机,这让他认为,这有些异想天开,如果有转机,早有转机了,不会到这个时候,还被困守在这里。
敌人的军队,损失的并不是很多,而且敌方的队伍营养充足,如何傅山的粮草已经可以给暴鸢输送了,暴鸢他们打断了自身与傅山的联系,而秦军被赶到了山谷当中。
掌握了傅山,上党军团不光粮草充足供应,同时还得到了一大笔军需物资,这些东西,可以让上党军团使用一些弩车,弩箭等杀器。
可以说整个的局面是完全倒向了韩军,而秦军士气低落,粮草不足,与韩军是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。
这韩军与秦军的战争,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了,上一次出现,还是吴起带着魏武卒攻打秦军,秦军全面崩盘,而韩军跟在其后去攻打已经士气低落,落败逃亡的秦军。
可以说韩军围剿这样的秦军已经很多年的事情了,而近些年来,秦军对韩军的局部战争,基本上是胜多,败少。
而且胜利,总是能绞杀那一小部分韩军,可谓是大大的打压韩军的士气。
因为韩人从全局的出发,他们都是极力的降低战争,不愿意扩大战争,因为三晋内部原因,韩人并不愿意秦人彻底的爆发战争。
虽然当时韩国为小霸,但是小霸,面对强大的秦国,那还是有压力的,小霸的韩国自保没有问题,但是扩张,那是很难,毕竟四周都是有着虎狼之称的强国。
如今这场战役,如果不是秦国想谋夺韩国的上党郡,韩国依然会与秦国打一个十分小的局部战争,让出一些城池,或者夺取秦国的一些城池,极力的降低战争扩大的风险。
但是秦国要夺取韩人的一个郡,即便如此,韩人也不愿意与秦人正面彻底交战,当时小霸的韩国,都不敢轻易与秦爆发一场全面大战,更别说现在这个破败不堪的韩了。
如果不是有着晋这个大招牌,韩然很有可能,会把上党,双手奉上的交给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