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州大战之后,两党争执热火朝天,僵持不下,这联姻的时机简直太过于恰当,和想睡觉的时候别人递了个枕头没什么区别。
所以赵王自然会百般促成这联姻,争取在与燕王的争斗中处于绝对的上风。
在云州前线,两党的功劳不分上下,可如今文官队伍里,是阮衡先回了建康城,这也就意味着他已经有了些微的优势。
他一定要把这些微的优势变成压倒性的优势。
可在宫中呆久了的人,各个都是成了精的,盛贵妃和成安公主如何看不出赵王的谋算?
虽说他的话说得漂亮,可到头来还是都为了他自己。
盛贵妃沉默着没有说话,但成安公主却不是个能忍耐的性子。
她直接把茶盏摔在了地上,指着赵王的鼻子大骂:“什么没有合适人选?分明就是你想拿我做筏子,去获得匈奴的支持。
我可听说了,匈奴还有位公主要嫁到大虞来,你和燕王都是有了正妃的,所以娶她的只有晋王。
晋王再怎么,他母妃也是徐家人,到时候就能被你笼络起来为你所用,是不是?
你拿我,一下子笼络了匈奴和晋王,你好大的野心!”
赵王被成安公主指着鼻子骂,却一句都不能还嘴。
他是靠着盛贵妃在皇帝耳边不断地吹枕边风,才逐渐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。
面对着盛贵妃的亲生女儿,他这个半路来的养子,自然不可能当着面儿地与成安公主说半句反驳的话。
所以他沉默着没有说话,只攥紧了自己的拳头。
只要成安公主在盛贵妃身边,他就没有劝说盛贵妃的机会。
于是赵王准备在成安公主不在的时候,再来说服盛贵妃。
这天,也是因着阮衡夫妇回建康城,赵王给盛贵妃请安的时候难得的没见到成安公主。
成安公主想必是又寻着机会去看那阮三郎了,可人家未必就想看到她呢。
也不知道成安公主是看上人家阮三郎哪一点了,就这样巴巴地跟着人家。
赵王并不想了解成安公主到底为什么非阮三郎不嫁,他现在只想,这是一个可以劝说盛贵妃的好时机。
赵王再次向盛贵妃表明,他们应当赞成圣人要将成安嫁去匈奴的做法,因为没人可以违逆圣人。
盛贵妃知道赵王的意思,但那是她自己的女儿,她当然不会拿亲生女儿给一个养子做垫脚石。
但赵王说:“母妃,我这并不是全为了自己,我这也是为了您啊。”
盛贵妃轻笑了一声,保养得体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轻蔑:“哦?为了我?”
赵王的脸色并没有因为盛贵妃的不屑而有半分不敬:“正是。
母妃,这民间百姓都晓得,养儿防老的道理,成安妹妹虽然是您的亲生女儿,可日后您却是要靠着儿臣才能才能在宫中笑到最后的。
若日后登基的是燕王,您觉得,他和皇后娘娘会让您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太妃么?
或者说,您就真的只想做一个太妃么?”
这话才是真真正正戳进了盛贵妃的心。
盛贵妃自己是没有儿子的,收养赵王本就是在为圣人驾崩之后的自己做打算。
她当然知道,若是燕王登基,她就不会有好日子过,所以她必须要帮着赵王获得皇位。
可她之前并没想过让自己的女儿也掺和到这个事情里来,也没有想过用女儿的终身幸福来换取权力。
如果可以,她当然想要自己的女儿嫁给她欢喜的郎君,但女儿心上的郎君根本不愿意多看她一眼。
盛贵妃其实自己也知道,阮衡对成安公主是毫无情谊的,也绝不可能娶她做大娘子,女儿心中的愿望,始终是无法实现的。
似乎是看盛贵妃有一点动摇,赵王再接再厉道:“母妃,我知道你舍不得成安妹妹,可她嫁到匈奴未必会比留在建康城糟糕啊。
匈奴如今要与我大虞交好,又要将他们的公主嫁过来,他们自然会好好对待成安妹妹的,她还会是匈奴未来的大阏氏,这在建康城中都是难找的好条件啊。
一旦您成为了匈奴单于的岳母,即使儿臣未来不能夺得那个位置,也绝没有人敢动您啊。
母妃,儿臣真是为您考量。”
赵王到底是不是在为盛贵妃做考量不好说,但他话中的道理是对的。
成安公主肯定是不可能嫁给她想嫁的阮衡的,所以不管她嫁给谁,她都不会满意。
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用她的婚事来帮助盛贵妃稳固地位,叫盛贵妃无论如何都会处于一个不败之地。
她的女儿是匈奴阏氏,谁又敢爬到她的头上去呢?
能叫赵王夺位倒是其次,关键还得是能够稳固她的地位。
所以盛贵妃最终还是动心了。
情谊在宫中,实在是算不得什么,不管是夫妻之情,还是母女之情,到了权势面前,什么都不是。
总归嫁到匈奴去,她的成安是不会受苦的,而且她还能在宫中牢牢坐稳位置,这是双赢。
后来,成安公主也不明白,盛贵妃之前明明是舍不得自己远嫁的,怎么忽然又改了主意,同意自己嫁到匈奴去了呢?
最后,还是成安公主无意中在吴芮珠口中套出了话,知晓这一切都是赵王的主意。
她知道自己或许真的要嫁给那个匈奴人之后,委实不甘愿,所以她又偷偷溜出宫,想要求阮衡帮帮她。
她不求阮衡只娶她一个了,她嫁给他做平妻也行,可阮衡依旧是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她。
许多年来,她只希望阮衡能看看她,能给她一个机会,可她终于还是没有等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