儋州路远,徐雰同阮衡颠簸多日才至。
儋州贫苦不是一句场面话,到了儋州,两人才真切意识到贫苦是个什么概念。
徐雰幼时虽然在云州待过,说是过了苦日子,但那也只是与世家小姐相比。
真正的疾苦,她其实是没有体会过的。
这一点,在她到了儋州之后明显能感觉出来。
儋州的街道上总是有些灰扑扑的意思,大部分人上了街都是直奔自己需要购买的东西,买了扭头就走,绝不在集市上多留片刻。
这不是他们效率高,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敢看多余的东西。
他们的钱只有那么一点,必须全部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,那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是看都不能多看的。
万一有看中的,他们要怎么办?拿买柴米油盐的钱去买朵不能吃的珠花么?
那绝不可能。
他们舍不得用保命的钱去买这些东西,但不能买又着实叫他们心里憋闷,所以最好的办法,就是管住自己的眼睛,不要去看不该看的东西。
看不到了就不会心生向往,也就不会因为得不到而难过了。
徐雰没见过这样的架势,自小在建康城里长大的阮衡更是没见过。
他们生来拥有这儋州任何一个人都不曾拥有的地位和权力,面对这样的场面,一开始还是愣怔的。
然而阮衡毕竟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,他迅速调整好了自己,投入到了儋州的政务当中。
徐雰虽然没见过那架势,但她也很快就接受了现实,做好阮衡的贤内助。
儋州几年,两个人过得算是苦的,毕竟两个贵族郎君娘子在那地方待了这样久,总归是苦的。
然而在这条路上,两个人结伴而行,似乎再苦的日子,也能尝出甜来。
阮衡在前头寻着致富之法,徐雰则在内院与诸家夫人交游,争取在阮衡需要协助之时,从后院予以助力。
他们是从建康城来的人,于儋州百姓而言,是外人,在许多地方行事都不甚方便。
然而若是笼络住了后院夫人,许多事做起来便容易多了。
在儋州几年,阮衡政绩卓着,儋州民生大有改善,徐雰在儋州的夫人们中间也收获了很好的名声。
从儋州被调回建康城的时候,许多夫人甚至还拉着徐雰的手,舍不得这位徐夫人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在儋州几年,两个人也从仍旧有些羞涩的新婚夫妻变成了老夫老妻。
那几年,阮衡的脾气是越来越好,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总是冷着脸了。
从前冷肃如冰的郎君到后来说话愈发和善,不管别人怎么说似乎都不大会生气的样子。
尤其是在徐雰有孕后,这一点就显得异常明显。
徐雰在和阮衡成亲后,脾性就被阮衡宠的有些没边儿,有孕之后更是时常会发些无名火。
徐雰自己后来想起那些火气自己都觉得发的没道理,可阮衡却似乎甘之如饴,随着她发泄。
后来,徐雰生了一对龙凤胎。
做了阿爷的阮衡更是好脾气了,每日下值就是阮衡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。
他一回家,就能抱着自己的娇妻,逗弄着自己的两个孩子,似乎再没什么能比这些更能让他觉得快意的了。
回到建康城之后,阮衡的好脾气也没有改变,这倒是叫平阳公主诧异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到建康城后没多久,他们就要面对曾经逃避过的一件事情了。
当初他们成婚后没多久就离了建康城,所以同成安公主之间的纠缠并没理清。
这次回来,成安公主便又寻上了门来。
成安公主其实是没将徐雰放在眼里的,所以她这次仍旧是直接去寻的阮衡。
阮衡从前对她就没那个意思,如今有了徐雰做大娘子,就更没那个意思了。
在徐雰看来,她其实也是有些不能理解成安公主的。
成安公主出身贵重,这些年要是想找个郎君,并不算是什么难事,为什么一定要耗在阮衡身上呢?
她知道阮衡的确是个好的,但阮衡这人是个什么性子,成安公主也应当晓得。
他说没有那个心,便就是没有那个心,不论成安公主说了多少次,这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,那么她又何必如此呢?
开始新的人生,不好么?
虽说徐雰这想法有点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意思,可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。
人的一生是要往前看的,一直拘泥于过去,不是什么好事。
但成安公主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,这些年,她还活在过去的世界里,而她看着的那个人,已经走远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匈奴派了人来,似乎是有意和亲的意思。
圣人膝下的公主都已出嫁,只剩下一个久久拖着不愿意嫁人的成安公主。
她变成了唯一的选择。
可成安公主自己当然不愿意嫁到匈奴去。
这一嫁,只怕是再不会回来了,死也要死在匈奴了。
她不愿意这样。
于是成安公主又去寻了阮衡,希望阮衡能娶了她,让她不用再嫁到匈奴去。
成安公主本来算盘打得很好,她想,这么多年,阮衡就算不喜欢她,也总该能有点儿心疼的。
这事情是救急,说不定阮衡就能心软呢。
然而成安公主这算盘是完全打错了,阮衡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对她心软,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娶她。
阮衡不喜欢她,自然不会娶她,即使是这种所谓的“救急”。
他救了成安公主的急,谁来救他的急?他这辈子就打算守着徐雰了,再没什么其他的心思了,往家里带个炮仗,他又不是疯了。
更何况,成安公主和匈奴那位伏冒王子的婚事是国婚,是为了两国和平才结下的亲事,谁在这个关口上破坏这桩婚事,那就等同于叛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