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关兴此子留不得
关兴在镇上待了三天,带着吕昂采了三天棉花,随后留下一百名从南中八姓中选出的弟子扔在洪沙镇垦荒,带着船队扬长而去。
再次回到船上,看着平静的江面,感觉未来可期的关兴心情大好。
他是潇洒走人了,但留在南中的烂摊子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成都,东宫。
太子刘禅及成都官员齐聚书房,刘禅看着都督府送来的《南中人才引进计划书》无语道:“安国怎么想的,确定这玩意能招到想要的人?”
关兴原本是想发布求贤令的,但求贤令是君王才有资格发的东西,他一都督发布求贤令多少有些僭越,传出去肯定是会被弹劾的,因此关兴接受张裔建议,将求贤令改成了《南中人才引进计划书》。
蒋琬手中同样有份计划书,看着计划书的内容苦笑道:“凡来南中的人才只要通过考核便可获得四合院一套,铜钱五十贯,够大方的啊,看的臣都想去了,只是关都督招的都是些什么人,木匠铁匠泥瓦匠,大夫裁缝修补匠,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报名,这不是歧视读书人吗?”
费祎说道:“可不嘛,这份所谓的计划书压根落不到他招的这些所谓的人才手里,就算有人侥幸拿到也不可能跑去南中啊。”
这些底层技工跟老百姓没啥区别,平日里连县都很少出,怎么可能出郡甚至出州,跑到南中讨生活去。
这份歧视读书人的计划书最后只会落到读书人手里。
经过讨论,君臣几人一致认为这份计划书就是扔出来隔应读书人的。
刘禅说道:“隔应是隔应了点,但也从侧面说明安国急需这样的人,公琰,想办法从成都调一批过去吧。”
蒋琬点头道:“明白。”
刘禅又道:“至于张裔太守送来的这份安置荆南百姓的计划,全力支持,抽调一批粮草尽快送过去。”
大汉君臣谁也没想到,东吴竟然扛住了曹魏的猛攻,更没想到东吴的城池没破经济先崩了,大泉当千是那么好玩的吗,刘备和曹丕都不敢这么整,孙权倒是胆大。
想到东吴经济崩盘的场景,蒋琬忍不住笑道:“关都督正在南中全力垦荒,最多五年南中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甚至反哺朝廷,到那时……”
刘禅同样兴奋道:“所以要全力支持张裔太守,最好将荆南的百姓全骗,哦不,全接过来,都是大汉子民,看着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寡人的心比刀绞了还疼。”
蒋琬听的直翻白眼,你们老刘家说这话是真不脸红。
……
关兴的计划书不止传到了成都,还传到了交州荆州甚至更远的地方。
黄巾之后中原连年战乱,连江东和荆州也没能躲过,大汉十三州,唯有交州成了最后的避难所,因此这些年来有不少中原人士跑到交州避乱,贫瘠的交州也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开始了快速发展。
交趾郡,龙编城中有一隐士名叫袁徽,是陈郡袁家族人,曹魏谏议大夫袁涣的从弟,早年避乱交州,曾拒绝过司徒赵温的征辟,因此名声大噪。
这种所谓的隐士虽然清高,但口碑很好,到哪都能被奉为座上宾,袁徽来到龙编之后就跟士燮成了知己好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