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,一门为寨,二门为堡,四门为城。新平堡有两门东门和北门,东门已毁,城郭完整。我们顺着东街进城镇,镇中央是过街楼,也叫玉皇阁。
过街楼下卖肉的、乘凉的、挺热闹。老乡主动为我们打开上过街楼的小门。城楼上视野极好,鸟瞰整个城堡,南北纵横十字布局,四通八达,典型的长城城堡。北门遗存完好,一条商业街通向北门。
楼上的玉皇阁亦名镇边楼,建于明万历21年(1592年);清代多次重修。现为北方仅存的一处较为完整的过街阁。玉皇阁内墙壁画模糊不清,好像一面是皇帝礼佛图,一面夜宴图。镇东南的马总兵府,现已为民居,仅存一堵砖雕照壁。
还找到一块“马总兵宅邸简介”。马总兵,名芳,字德馨,蔚州人。嘉靖29年任新平堡参将,后升为指挥佥事。马芳现存宅邸是他的一个附属宅邸,真正的总兵宅邸于上世纪70年代拆除。
天镇县,可算是我见过的最破烂的县城,城中心的马路一段段的挖成大坑,交通几乎瘫痪。
顺着一条不足1米宽的贴墙土路,跌跌撞撞来到慈云寺,大门紧闭,不对外开放。找到保卫,好言相商,就放我们进去了。山西人民还是很憨厚热情滴。
慈云寺,原名法华寺,始建于唐代,明宣德重建并改名慈云寺至今。
现在见到的慈云寺全貌,正是明初宣德年间保留下来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。全寺长140余米,宽40余米。有金刚殿、大雄宝殿、释迦殿、昆卢殿、等等。
最吸人眼球的是,进大门天王殿前左右两侧的钟楼、鼓楼。木质二层圆筒状,上层宝顶为檐柱围栏开敞,其中悬挂钟鼓。很独特的建筑风格,我以前未见过。据称此造型结构出自元代,明宣德7年重修。
守口堡村坐落在晋蒙交界的长城脚下,古时的战略要地,如今的风水宝地。
村前的这条河道,曾经是蒙汉的界河,村子守住两座山口要道,因此叫守口堡。明嘉靖25年在此设堡驻守,分守长城十三里,边墩二十三座,火路墩四座。
远观山野绿意盎然,杏黄点缀,映衬在烽堠相望、坍塌残存的夯土长城四周,渲染出诗意的画面。
镇边堡,很残破,新翻修较少,也就是说基本上保留明代长城城堡形态。四围的夯土围墙、角楼、城门都还在。倚着围墙的窑洞式民房虽然破旧,依然有人居住。
镇边堡外面,田野中散落的土长城,连绵成串,十分壮观。盛开的油菜花,油绿的庄稼地,一片片铺开了伸向远方,黄土城垛在透出云隙的散光下,分外耀眼。午后的田野安详,宁静,全然看不到当年边关要塞的烽火弥漫、战马嘶鸣。
地处桑干河两岸的大同土林,海拔1000米,南北绵延3000米,由数百个土柱、土壁组成。
土林形成离不开地质构造,大同土林东北部就是大同火山岩群,我们昨天去了,看了。十几万年前这里的地壳运动很活跃,火山喷发,地面抬升、下切;日后的年复一年的风蚀,水蚀,就创造出地质奇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