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苏在宗室和军队后,打了个勾。
目光盯着朝臣二字开始思索起来。
掌握着军队的自己,以德服人不难,难的是,如何保证他们不阳奉阴违,歪曲自己的新政。
比如让他们去征收一捆木柴,结果他们指着老百姓的房梁,说这就是朝廷要征收的木柴!
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事情,扶苏见的多了。
沉默一会,扶苏在朝臣二字旁,写下了两行小字。
御史、酷吏。
扶苏在酷吏之后写了个问号,这是因为大名鼎鼎的酷吏,大多是汉朝之后的,比如郅都、张汤。
唯一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,候封,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耕田呢……
扶苏翻遍各郡材士名单,没有找到候封之名。
他略微叹息后,用炭笔在酷吏二字上画了个圈。
没办法,只能自己培养了……好在以商君法治国的大秦,并不缺少熟读法条的法吏。
扶苏回想起后世有关酷吏的评价:执法严酷、铁面无私、忠于君主。
俗话说,一手萝卜嘴中塞,一手铁鞭抽屁股。
用官位作为诱饵,招抚有野心,但野心不大的;至于那些冥顽不灵,矢志反秦的,就需要这些酷吏出手了!
扶苏摇摇头,在心中很是批判了一番始皇帝,他要是不把韩非弄死,自己何至于要为法吏发愁。
从这个法家大佬的学生中,随便挑选几个不就行了。
不为我所用,必为我所杀……然后悔之晚矣!
贱不贱呐!
扶苏暂且搁置酷吏,转而看向御史二字。
御史,最早的时候还兼职史官,不过现在的御史和后世的一样,头戴獬豸(xièzhì)冠,纠察不法。
在扶苏的支持下,新任御史中丞张苍,正在稳健清扫侍御史中的异己分子,至于外放在各郡的监御史,则需要等到十二月一日之后了。
这是因为秦国的惯例,从十二月第一天到三月份,是各地官员考评的时间。
扶苏在朝臣二字下划了一道横线,这表示这些人可用,但不可尽信。
至于士子和贵族两字,则被他用炭笔圈了起来。
秦朝虽然没有科举考试,但是入仕的途径并不少,除了军功封爵外,还有‘任子’、‘推择’等。
但前者是蒙颖、李承等官二代的途径,后者则是相当于汉代的‘举孝廉’,需要你在地方上有家世、名望、财富,才会被乡人推举。
比如韩信,就是‘始为布衣,贫无行,无得推择为吏。’
扶苏所下的招贤令,虽说是唯才是举,不过他相信,其中定然混杂了不少豪强子弟。
这正是他乐于见到的。
毕竟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尽量延缓,或消弭明年七月,那场席卷天下的起义。
接着,扶苏将视线移到了国人这两个字上。
看上去轻描淡写的两个字,但在扶苏心中却是重若千斤。
水可载舟亦可覆舟。
这股力量站在谁身后,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。
要想争取他们的支持,其实也简单,轻徭薄赋,耕者有其田。
对于其他的封建君主来说,知易行难。
但对扶苏来说,反而是最好解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