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新党与旧党的势力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。新党渐渐式微,旧党渐渐掌权。随着宋哲宗的继位,其母高太后(这个人物将来也会重点提到,提前出场)把控朝政,高太后十分厌恶新法,她原来做皇后的时候就对新法嗤之以鼻,恨不得把新法全部废除。哲宗皇帝刚一继位,高太后立马就让旧党领袖司马光当宰相,司马光也不辜负太后的厚爱,一上台,把新法不分三七二十一的全部废除,司马光当然不能忘记这个因为大胆抨击新法进了监狱的苏东坡,苏东坡在经历了地方几个州知州通判岗位的历练之后,被召至朝廷,担任礼部尚书。
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现在的苏轼就是:否极泰来。而要用苏轼自己后来写的一句诗来形容就是:苦雨终风也解晴。
这是苏轼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。苏轼成为旧党内部明星一样的存在,又因为曾经被新党的小人陷害,蹲了一百多天的监狱,亲身经历过监狱风云,更是因此被视为旧党成员里顶天立地的大英雄,此时的旧党,还是一个团结的组织,紧密团结在以司马光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。
在司马光先生的加持之下,苏轼一路高升,被提拔到参知政事(副宰相)。
王闰之也发现了生活上翻天覆地的改变。以前,做饭洗衣服,家里大事小事全部都要靠自己,可现在,天天都有仆人在跟前供自己使唤,王闰之有点不习惯。自己原来在黄州的时候,地要自己种,房子要自己盖,可现在到了京城,直接就住上了豪宅,每天都吃山珍海味,自己的胃都有些消化不了。
不过,她收到了一个好消息,也收到了一个坏消息。
先说好消息,之前,她一直盼望着自己能成为郡君(封建时代女子莫大的荣耀),现在如愿以偿,苏轼告诉她皇帝已经下了诏书,封她为同安郡君,她高兴了好久好久。她心里想:我就说我家官人确实是能力强,过去一直吃苦,现在终于能够和官人过几天舒坦日子了。
不过,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,接下来,她过得非常纠结,因为坏消息也与此同时接踵而至:苏轼出轨了。说到这里,我先是要郑重声明,我并没有写错,也并没有乱写,更没有危言耸听,我只是凭借事实说话,以实事求是的态度,告诉各位读者,苏轼却是出轨,这可能让很多读者大跌眼镜,因为这一刻,东坡先生专情、痴情的人设已经崩塌。
不过为什么很多读者接受不了苏轼出轨的这一现实呢?那是因为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把苏轼塑造成千古第一痴情儿郎的形象,说他的悼亡词写得如何如何痴情,已经让很多读者对苏轼产生了固话印象,这就好比戏剧里的曹操是绝大多数都是白脸的。不过,我想说,他出轨,与他对妻子的深情并不冲突。
不过,事实是这样的,王闰之阻止不了苏轼出轨,因为,在宋代,男人,只要有了钱有了权(当然两者要兼而有之,缺一不可),三妻四妾很正常,苏轼这样的名人出轨,不但不会被任何人口诛笔伐(除了王闰之,但王闰之也不一定因为这件事跟苏轼吵架),反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推崇甚至是追捧,在那时,男人出轨,既不违法,也不违背道德,甚至还被视为男人有魅力、风流倜傥的象征,司马光家里都养了很多个戏班子,养了许多歌儿舞女,纳了许多小妾,我苏轼,官都当这么大了,又何乐而不为呢?
王闰之知道苏轼背叛了爱情,是很伤心的。但是,也无可奈何,谁教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样子呢?
不过,我在这里要郑重地讲一下这样一条有关于婚姻的法则,是我在抖音视频中偶然学习到的,套用在苏东坡与王闰之夫妻俩身上,正好合适:男人有三样东西,女人只能选择性得到其中之二,不可能全部都得到。这三样东西分别是:钱、能力、以及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。在黄州被贬谪的时候,苏轼没有钱,王闰之得到了后二者,苏轼自然是不会出轨的。而到了京城,苏轼有了钱,能力上也没有退步,那么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就没有了。然后,我们在做一个推论,如果苏轼当了大官,又对王闰之很忠诚,那多半是宝刀已老,能力不行,这时候,让苏大人坐怀不乱都没有问题,这时的苏轼是不可能出轨的。
有些影视剧这样拍,说这王闰之看到苏轼出轨,她竟然一点也不吃醋,还帮助苏轼买下了他很喜欢的歌女————年仅十二岁的王朝云,我个人认为,这不符合事实,因为,只要王闰之爱苏轼,就一定希望苏轼专一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哔哩哔哩上看到一部粤语电影里,王闰之发现苏东坡身边花团锦簇、红巾翠袖,她不去找苏东坡理论,而是自己一个人到寺庙里去求观世音菩萨,祈求观音让苏轼只是爱她一个人,我觉得,这才是真正的王闰之,这才符合她暖女的形象。
王闰之老了,苏轼也对她有些冷淡,王闰之感受的到,但很多时候,王闰之抓不住已经成为了官人的夫君的心。闲暇时候,苏轼也不会在家里写诗作画,让她陪伴在一旁红袖添香。现在的苏轼,没完没了的应酬,数不清的宴会、酒会在等着他。王闰之独守空房。
夜长天色总难明,寂寞批衣起坐数寒星。晓来百念皆灰烬,剩有离人影。一勾残月向西流,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。
漫漫长夜,她开始回忆起曾经在黄州共同患难时的点点滴滴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