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仁礼,若是骂人有用,楚军早已被我等骂回京兆府去了。如今还是拿个对策吧!
陛下,我意如今情势危急,不如请外援来助我一臂之力,与我军共同御敌。”
濮王李仁忠开口说道。
李乾顺听了,心中明白了濮王李仁忠之意。不过,他还是让濮王李仁忠说过清楚明白。
濮王李仁忠说道:“陛下,诸位同僚,既然那楚军最害怕的是金军,不如我等派使臣走一趟大同府,用重金礼请一支金军入夏,帮我军驱逐楚军出境。”
李乾顺让众臣讨论此法是否可行。
群臣议论纷纷,有赞成者,也有反对者。
反对者认为,此举乃是“前门驱狼,后门入虎”,虽然能够赶走楚军,但是却又招来一支更麻烦的军队,只怕是后患无穷。
支持者却认为,大夏与从前的大宋,如今的大楚乃是世代死敌,故而会打得不死不休。
而大金国取代了辽国,如今是大夏的宗主国。
大金国与大夏国并无大的矛盾冲突,因此不会如楚军一般与夏军交恶,当不会威胁大夏国的生存。
支持请金军入援的薛元礼更是指出,反对的大臣看似思虑周密,却是不顾现实。
如今强盗都打到家门口了,难道还有闲暇担心请来防盗的邻居会偷窃家中财物吗?
薛元礼请反对的大臣们拿出比请金军援救更好的对策,却无人能够应对。
实际上,西夏国此时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,楚国又坚决不同意议和,李乾顺君臣的选择已经不多了。
楚军兵临城下时,李乾顺的第一个选择是出城投降,让楚国顺利吞并夏国,从此去那东京汴梁城做一个安乐公。
李乾顺不忍抛弃祖宗的基业,当然不愿就此投降。
第二个选择,是放弃兴庆府逃跑,绕道西北的大漠与草原,逃到河西走廊西部的瓜州和沙州等地,利用隔壁荒漠为屏障,与楚国打持久战。
可是,西夏能够控制遥远的瓜州和沙州,依靠的是西夏国拥有夏州、银州、灵州、兴州和凉州等富庶地区,国力强盛。
西夏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,方才能够从吐蕃和西州回纥的环伺中抢得瓜、沙之地。
如果西夏国内地丢了,只凭瓜州与沙州,李乾顺莫说是与东方的楚国对抗,只是南方的吐蕃,西方的西州回纥,以及北方的残辽耶律大石这三方势力,就能够要了李乾顺的命。
因此,这条路也不好走。
第三个选择,就是逃到金国边境,成为金国的附庸,或是直接逃入金国,成立流亡政府。
通过这样的方法苟延残喘,在修养生息,得到金国的支持后伺机复国。
可是,与其那样将脑袋置于金国的刀下,靠金国的怜悯而活,还不如坚守兴庆府,请金军来援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