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《涛声依旧》的灵感来自唐诗《枫桥夜泊》。
一次,音乐创作人陈小奇偶然重读《枫桥夜泊》,觉得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之类的文字让人遐想不尽,就想以此写一首歌曲。
陈小奇创作这首歌曲是为了反映他们这代人的状态,就是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夹缝中的那种状态。陈小奇为了表达人在处于边缘状态时的困惑,于是写下了歌词“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”。
《涛声依旧》开创了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的高峰。1994年,该歌曲获第一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。这首歌曲的成功,宣告中华唱片业成功起航,走向了相对的成熟期。这首歌曲自问世以来风靡国内外,成为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。
那天雷素音的话,让黄河意识到自己的步伐拉得太大,自然而然地就想起这首经典。
这首歌曲非常优美、意境深远,蕴涵着一种淡淡的温婉和忧愁。
与昨天《怒放的生命》不同,那是一种诱发性的冲动与发泄,而《涛声依旧》则是以华夏文化旋律,引起听众的共鸣。它以唐诗《枫桥夜泊》为蓝本,将古诗词的神韵意境完美地融入到了现代人的口吻和情怀中。
“带走一盏渔火,让它温暖我的双眼,留下一段真情,让它停泊在枫桥边”,既是歌词,也是古今结合的现代诗。
这样的歌,或许现代人听来没什么感觉。但在90年代初的听众耳中,无异于从没看过电影的人,第一次观看好莱坞大片时的震撼。
周炳森、谢君、雷素音和冷飞4个评委还好一些,田佳慧却是激动得手捏成拳头。
如果把力图突破现状的她比作即将毕业的小学生,那么《怒放的生命》无疑是高中教材,震撼好听但却无从学起;而《涛声依旧》却正好是初中一年级的入门教科书,如同一盏明灯,照耀出她今后努力的方向。
田佳慧咬着自己的嘴唇,被誉为“一代歌后”“音乐才女”的她,恨不得冲上舞台去为黄河伴奏。
“……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,
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。
今天的你我,
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。
这一张旧船票,
能否登上你的客船……”
不知不觉中,田佳慧的眼泪已经顺着脸庞流进了雪白的细颈中,喃喃地重复着那句歌词:今天的你我,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。这一张旧船票,能否登上你的客船……
今年30岁的田佳慧,出生于龙国1964年的一次婴儿出生的高潮。十几年后的70-80年代,那时出生的婴儿正好开始进入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。
青少年人数暴增。
但同期大学并没有扩招,其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。
八成以上的学生只能,只能读完中学,就走入社会工作,选择一种近乎无可奈何地生活。
这时的网络尚未兴起,新闻媒体或文艺作品只有通过电视和收音机能及报纸杂志,信息传播有限。
龙国文化产业又相较落后。
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,特别是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渴望,根本得不到满足。
田佳慧就是这代年轻人的典型代表。
所以,她听着黄河的歌,觉得找到了自己今后的文艺出路,感动得当场哭泣。
黄河轻声吟唱着,身体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,但那低沉的声音却似在嘶声呐喊,用尽了肉体与灵魂的全部力量。
台下近600观众,一大半都是喜爱音乐的年轻人。
他们在听这首歌时,没有了昨天的疯狂,而是静静地凝神屏气,生怕错过了一个音节。
“……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,
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