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来参加府试的学子都经历过县试,自然很快就进入状态。
开始依然是贴经、墨义,自从记忆力变好之后,这可以说是他的强项,与县试有所区别的是,府试的考试范围相对广泛,截搭题运用得更多,思考片刻后,即开始动笔写作。
在考试期间有人会送来面饼和清水,连油荤都没有一点,只是勉强果腹而已。
然后便是重点的经义,题目是“贤者亦有乐乎?”
原文选自《孟子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。王曰:贤者亦有此乐乎?孟子对曰:有。人不得,则非其上矣。不得而非其上者,非也;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,亦非也。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;
林若愚淡然一笑,对别人来说或许会有点难,对他来说却轻而易举他直接以前世宋朝名臣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一句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来破题。
破题言简意赅,但文章重得是后面,洋洋洒洒一大段气势磅礴,林若愚运笔写下来,一气呵成!
就在在场考生还都在寻思如何破题时,林若愚已将这道题给写完了。
之后是算术、帖诗,算术对他来说自然更简单,很快便算完了。
帖诗以竹为题,在华夏古人的心中,竹是君子潇洒挺拔、清丽俊逸,象征谦虚,虚心能自持,竹的特质弯而不折,折而不断,更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,更有很多美好的品质:坚韧不拔、正直不屈、蓄势待发、宽容大度、不畏严寒坚韧不拔、正直不屈、蓄势待发、宽容大度、不畏严寒,所以历代诗人写竹的不少,赞扬人的更多,他得选一首有特点的。
林若愚很快便有了想法,还有什么比那首诗更代表竹子的了?
林若愚在草稿纸上写下《竹石》两个字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一首诗很快就写完了,林若愚脸上略带惭愧,不过很快便被他抛在脑后,暗道:“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抄,这么好的诗,不拿出来给人欣赏,才是真正罪过。”
等林若愚作完,很多人都才开始打草稿,将草稿从头到尾再次认真检查一遍,确认没有纰漏之后,便饱蘸墨汁,开始将草稿一字一句、工整认真的,用小楷慢慢抄写到答卷上。
林若愚又检查了两遍,发现没有问题,且也没有避讳字被自己遗漏,又看了看自己头上的气运,没有太大的变化,才算松了一口气。
林若愚又等了半个小时,到了可以交卷的时间,拉动手边小铃铛,示意交卷了。
出了号舍林若愚才发现大部分的考生还在埋头答题,只有像他这样的极少数学子才志得意满的出了号舍,迈步朝府学大门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