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试阅卷最开始,是由本地的教谕学官进行筛选一遍,筛选好之后,便交给三名副考官进行审核。
三名副考官分工明确,一人负责一部分,孙耀明负责经义部分,另外两名副考官,一个负责策论,一个负责诗赋。
最后再交给主考官确定名次,而主考官,就是秋闱总裁,三方制衡取士子。
这时孙耀明,看到手中的一份卷子,突然眼前一亮,细细的浏览一番,最后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孙耀明最后在这份卷子上画了四个圈,意思是最优的意思。
这份卷子正是林若愚的,为了能从中找出林若愚的卷子,他还特意地在那天晚上返回府衙,寻找林若愚以前的文章,浏览一下他以往的笔迹,就是怕林若愚一不小心落榜,让公主迁怒于他。
老实说林若愚这份卷子的经义部分算不上是上上之作,按照孙耀明以往的阅卷,最多评个优,在众多考生中,也只能算中等偏上。
经义从来不是林若愚的强项,这点他也承认,以往他也不是以此得到首案的,只是以往都是考的是基础部分,差距并不是很明显,再加上他的诗赋大大的为他增分,才让他得到首案的,毕竟他在经义方面学习的时间太少,如果这么容易就超越苦读那些数十年书的那些学子,那也把科举看的太简单了,哪怕是再给他的三年的时间,他也不敢说在经义方面,能力压天下士子,他的强项在于策论和诗赋部分,而这两项在乡试中的比例不是很大,如果是会试和殿试就又不同了。
等三位副考官阅卷完毕,进行归纳整理之后,便将前一百五十份卷子,递呈秋闱的主考官李升如。
李升如读着前五十卷,大体上觉得还算不错:“汝等用心了,取士也尚属公道,本官阅到现在,尚未觉有着错漏。”
将剩下的卷子全部阅完之后,李升如拿起一份卷子说道:“这份卷子你们放在了第一位,可想而知,是认为这份卷子当中解元,只是我看这份卷子,在经义方面似乎还差点火候。”
“对此,孙大人怎么看?”李升如看着孙耀明问道。
对此,孙耀明早有准备,行了一礼说道:“这份卷子虽然差点火候,但某些观点却别处心裁,与其他的文章差距不是很大,可以说各有千秋,而且这份卷子在诗赋和策论方面,确实高其他卷子一个台阶,故而我们三个副考官将它排在了第一,如果李大人觉得这份卷子还差些火候的话,自然由李大人来排名。”
大家都是进士,自然明白,文章差距不大,各有千秋,自可随意排名,谁也说不出这是错漏之处,孙耀明自然也毫不担心。
李升如又看了看这份卷子的策论和诗赋部分,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,说道:“确实不错,这策论连我都有些受益匪浅,既然三位副考官都如此认同,那就将此卷定为第一吧!”
孙耀明表面上不露声色,心中却是暗喜,终于能向公主有个交代了。
此时天色渐明,天空一轮太阳露出,这试院中就有着一只公鸡鸣叫,李升如就说道:“既是如此,名次已定,开卷罢!”
“大人有命,开卷誊名。”
对应的糊名试卷取出,打开将名字录上。
第一个就是林若愚。
“临安县秀才林若愚!”
这名字打开,各个考官都是一惊,连主考官李升如都一惊:“十六岁,是不是太年轻了?”
只有孙耀敏不动声色,淡定的说道:“这个林若愚我也听过,李大人是否听过《诗词杂集》,此书一出,便轰动天下,林若愚也因此被大家誉为诗仙。”
李升如点了点头,说道:“原来是他,怪不得能做出这等诗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