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郑爱卿,慎笔初次上朝,不知朝中礼数,着侯服也说的过去,下次注意便是。”
“内谁,对,就你个老头,你说说,什么是常服?”
对于那平西大将军,陶云本来就不咋想当,又没实权,就是个头衔。上朝还得换那一身麻烦死了的常服,何必呢?还不如不要。
陶云这么一问,算是问到郑苟头上来了,他可是礼部四司之一,对于这些礼数算是行家,立马就有了针对陶云的办法。
“常服,乃是大唐将士上朝的穿着,什么官职就得穿什么衣物,不得逾越。各将军的衣物,更是礼部各官吏费心设计的,融合了儒家的文化。”
“那我一侯爷,穿个侯服,也没逾越吧。”
“非也,平西侯是爵位,你还有平西大将军的官职在身,肯定得着常服,以你的文才,想必对于这儒家的文化并不陌生吧。”
在郑苟的心里,陶云能做出几首绝世之作,先前又说对周礼懂的不少,肯定是个儒家子弟。何况在这儒家当道的时代,他还敢说个不字不成?
“我儒你妈,老子儒法兵释道,诸子百家一百七十二家,家家皆修。凭什么我就得守你儒家的礼数?”
这句话倒是没错,按理来说,陶云一个理科男,虽然学了文科,可根本不算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人,凭什么守你儒家的礼数?
郑苟也是没想道,陶云居然敢这么说,难道他就不怕天下读书人说他?
“诸子百家不是一百八十九家么?还有几家被你吃了?”
“老子又不是神仙,诸子百家一百八十九家怎么学的完?更别说还有许多失传了的,能学到一百七十二家都不错了。”
说是子民说,陶云哪里知道诸子百家有多少家,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。若是说多了,就说有他们不知道学派,正好能说自己博学,若是说少了,大不了就说有些学派失传了,自己没学到呗。
郑苟听陶云这么一说,也没法反驳,毕竟陶云露面不到一个月,先是献策,又制盐。出征路上又搞出来一个马掌。这无不说明着,陶云不止懂一个学派的知识。至于陶云说的一百七十二家学说他都学了,郑苟虽然不相信,却也没有办法反驳。毕竟他自己连诸子百家有那些都数不清。
“一个儒学都没学好的老东西,还有碧莲说老子?滚回去问你爹家里还有没有书,多读几年书再来吧。”
本来郑苟都不说话了,算是陶云赢了。可这小子,得理不饶人,还追骂了一句,气的郑苟气急攻心,喉咙一天,一口血直接喷向了陶云。
“草泥马,说不过还想溅老子一身血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