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车来也短篇新书《梦想充电站》求恩宠!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第二天,“小轿车与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”正式开始。
出席会议的专家来自国家相关管部委、科研院所和境外专家学者,有关新闻界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。
沈笑夫看了会议须知,参会的大概有200多人。
会议就我国小轿车(以下简称轿车)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,从较高的视野和较广阔的角度进行了学术探讨。
专家们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,会议气氛热烈。
沈笑夫带着耳朵认真听,带着纸笔认真记。
这可是最好的课堂啊!
燕园大学的蔡教授发言中指出,发展轿车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。他说:
“1994年,国家发布了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》。国家要求我国汽车工业应有较快的发展,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国家的这一决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,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,促其实现。
从此,‘轿车进入家庭’的宣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。
轿车工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构成部分,汽车工业要成为支柱产业,轿车工业需要相应发展;
从保护我国民族汽车工业来考虑,发展我国轿车工业也势在必行;
轿车作为商品,逐步‘进入家庭’,也是一种必然趋势。
城市是轿车的主要载体。我国城市的发展应当适应轿车合理发展的需要,这是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。
但是,轿车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应当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?轿车在城市发展中有什么制约因素?如何使轿车与城市协调发展?
国家应从战略上早做研究,综合谋划,科学决策。”
沈笑夫觉得很有道理,分析得很有深度。
科学院的李研究院则谈到:
“我国城市形态和环境容量对轿车发展的制约问题值得研究。
城市是一个有机动态的大系统。
轿车在城市的发展,不仅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,而且涉及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。轿车的规模发展,既可影响城市形态,又必然受到城市形态的制约。
在研究轿车发展问题时,简单地以米国同我国进行比较是不科学的。
华米两国的基本国情、发展阶段和城市形态都很不相同。
米国是轿车社会,全国2.4亿人口,有1.8亿辆轿车,轿车承担了95%以上的城市客运量,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轿车。
轿车的大规模发展,深刻影响着米国的城市形态。
一般讲,市中心高楼林立,郊外大片住宅区往外延伸,城市形态多为郊区化松散型,城市环境容量较大。
这种米国城市交通和城市形态特征,是由米国特定国情所决定的:地大、人少、高度发达的经济。
而我国国情的特点则是:耕地稀少、人口众多、经济尚不发达、国家尚不富裕。
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每寸土地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农业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,决定了我国城市形态只能是集中型的。
极为珍贵的城市郊区菜地农田国家要求认真保护。
我国十分有限的城市用地和环境容量,不可能适应轿车社会的需求。
加上城市人口数量很大、十分密集和经济社会诸多原因,即便我国经济发达以后,轿车发展也不能走米国的道路。”
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轿车与城市发展关系,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。
由于用地狭小,人口密集,城市容量的制约,他们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,而对轿车发展和使用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。
新加坡对进口轿车课以重税,私人买车还必须先买高达十万新元以上的‘用车证’。
在香港,居民出行中70%以上都使用和依赖公共交通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