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车来也的短篇小说《梦想充电站》,为汽车梦充电!求收藏!求推荐!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的哥继续讲述农村娃进城市的故事:
**********
他常带一个小板凳,到燕大图书馆,到海淀图书城,找个角落,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,“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,就是心急。”
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,中关村高速崛起,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,想要一展宏图。而熊忠伟仍在彷徨中坚持。
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,熊忠伟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,按照书上的示例,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、象棋之类的小软件,一直到深夜一两点。
来京都一年多,熊忠伟只吃馒头,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。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、去KTV、看电影,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。
“我没有学分和学历,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,只有明确的目标:学会开发软件,能找到一份工作。”
【云开雾散】
2003年上半年,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,熊忠伟突然发现自己“通了”,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,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。
自己在燕大教室里听的理论、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、融会,最终立了起来,“后来我才明白,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。”
在燕大教室的角落里,熊忠伟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。
但“旁听”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,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,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,很是高兴。
他不会想到,几年后,自己创业后,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。
豁然开朗之后,熊忠伟进步飞速,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,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。
闲暇时间,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京都101中学打篮球、翻墙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。
他们都是来京都追求“理想”的年轻人,盘踞在大学周围的“边缘人”。
2003年下半年一天,一堆人在一起吃饭,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忠伟,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,问他要不要一起去?当时,熊忠伟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,毕竟自己才“大三”,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就同他一起去了。
第一轮面试20个人,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。
熊忠伟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“监控器”,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。
最终,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,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。
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京都分公司,面试官是老板本人,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。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,熊忠伟8点就到了,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,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。
九点半时,老板手头忙完了,看了看时间,说,小伙子,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。
在自我介绍时,熊忠伟老实“交代”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,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,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京都求学、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,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。
“当时我想,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,认可我,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,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。”
没过多久,熊忠伟拿到了Offer。
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,熊忠伟简直不敢相信,好久以来,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,“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。”
以前,京都给他的印象是冷酷,特别是秋冬,但此时此刻的一切,他蜗居的小屋,吃过的蒜苔罐头,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。
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,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