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么一想,蓝宝宝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珍惜这几日的平静时光,说不定以后就没有了。
在蓝宝宝担惊受怕又自我调侃的时间里,官府那边终于查出一点眉目。
乌桐和蓝宝宝谈起这个的时候,严都督已经被殿下请去刺史府。
“唐校尉的家人被找到了?”蓝宝宝惊讶地确认道。
“对,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搬离光陵城,之后看似和唐校尉没有联系,但只是为了掩人耳目。这次他们听闻唐校尉的死讯以后,唐校尉的发妻便受不住了。”
“她情绪失控时说过几句话,咱们的人听着蹊跷,便又是一番追问,唐家人的人就坚称是严都督杀人灭口。”
“杀人灭口?他们知道些什么,是不是和五石散的案子有关?”蓝宝宝追问道?
乌桐摇摇头,“他们若是知道些什么,恐怕也活不到现在。当初唐校尉把他们送走的时候,没有过多解释,只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。”
“他们信任唐校尉,所以没有追问,但其实心里都明白。如果不是受到了某种威胁,谁又会把家人送走。而唐校尉又备受严都督器重,在楮邬能够真正威胁到他的人,恐怕也只有这位了。”
“仅凭猜测和怀疑,只怕奈何不了严都督。”蓝宝宝略失望地说道。
乌桐赞同地点点头,“所以只能把人请去,问几句话走个过场,算是一种警示吧。”
警示?殿下是故意打草惊蛇,想让对方先乱了阵脚吗?
二人谈话间,有人跑过来递上一封信,说是殿下叫人送回来的。
乌桐和蓝宝宝互看一眼,彼此眼里都闪过一丝怀疑,但送信的人是王府内侍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
蓝宝宝想打开信的时候,被乌桐制止住,“我来吧。”
蓝宝宝耸耸肩膀,把信交给他。
乌桐展开信,快速看完信上的内容,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。
“怎么了?信上说什么?”蓝宝宝好奇地从他手里接过信,等她看完以后,竟然有些兴奋。
“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吗?”她激动地问道。
在驿站里闲了这么久,现在他们终于能派上用场,为案子出一份力了,他们能不兴奋吗。
“趁现在,有殿下拖着严都督,咱们快点走。”乌桐冲她点点头。
二人连行礼都没有收拾,驾着马车带上银子,便着急慌忙地往城外赶。
此次二人的目的地是南方边陲的一座山里,名曰玉箫山。
此山甚为独特,三分之二在北御国,三分之一却在苍南国境内。
山上有两国的士兵把守,谁都别想越雷池半步。
而蓝宝宝和乌桐去玉箫山的任务,便是寻人。
幸好这玉箫山坐落在的微云城与广陵城离得不算太远,二人驾车连夜赶路,到次日破晓之时,终于赶到玉箫山的山脚下。
由于此山的特殊情况,两国都明文规定过,山上的自愿不容许开采。
是以这座山虽富饶,却无人敢打它的注意。
也正因如此,来玉箫山的人很少,除非是每年的踏青时节,才能看到山上有些人气。
至于平常,除了山上的几家散户,便只有把守山头的士兵们来回走动。
蓝宝宝和乌桐在山脚下徘徊片刻,正打算去附近找个人打听一下山里的状况,恰巧就看到有个男人从不远处走过来。
大约三四十岁的年纪,长裤短衫的打扮,身后被着一只竹筐,隐约能看到里面装着各种蔬菜。
他见蓝宝宝和乌桐眼生,不禁放慢了脚步,边走边观察他们。
乌桐上前一步,对来人拱手道:“这位兄台请留步。”
男人迟疑地在他们面前停下,拱手还上一礼。
“敢问这山上可有住户?”乌桐笑着问道。
男人点点头,表示自己就住在山上,“二位是来找人的吗?”
“对,不知这山上可有一户姓秦的人家?”
乌桐刚问完,蓝宝宝脸上便闪过一丝惊讶之色,但很快就掩饰起来。
“山上住户不多,倒是有户姓秦的人家。”男人再次点头回道。
“不知在山中何处?”乌桐紧跟着问道。
男人没有立刻回答,脸上再次生出些许怀疑。
乌桐笑着解释道:“我们是来探亲的,但因多年没有来往,等我们来的此地的时候,却发现找不到路了。”
男人缓缓收起脸上的怀疑,抱歉一笑,“二位莫怪,玉萧山一带总是不太平,所以才会如此小心。”
乌桐表示理解。
男人便领着他们进山,往山上走了一段路,经过一个岔口时,男人指着左边说道:“二位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,快到山顶时,便能看到一户人家,那里就是秦家了。”
“兄台对这山里的情况如此了解,还要劳烦兄台能为我们引路,你放心,酬劳……”
男人笑着摆摆手,解释道:“我们家世居此地,山里的路早就摸得一清二楚。况且这山里总共也就那几户人家,自然也都有些印象。”
男人缓口气,又说道:“我家里妻儿还等着吃饭,怕是不能为二位引路了。你们只需顺着此路走,遇见岔口也不要拐进去,自然不会走错路。”
“那就多谢了,告辞。”乌桐向男人拱手作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