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要太勉强自己,你的身子要紧。”张润扬望着楚娉婷,越发觉得她好看,特别是那纤细的娥眉,如黛笔轻描,恰到好处的勾勒出弯弯的眉儿,就像暖暖春风里最柔最美的柳叶,清纯澄明的眸子,此时似拢了烟雨,好看极了。
楚娉婷笑着点点头,两人简单的吃了一碗面条,如今粮食紧张,县衙后院里的用度也一道递减了下来。
十日后,等到莲仙出关,楚娉婷拜托她施法,下了雨之后,连带着旱情得到了缓解,再一来,转眼到了八月,雨水开始丰沛,渐渐的,野草和野菜都抽出来了,一片疯长,避免了村里更多的人饿死。
旺山村。
“喜报喜报!”跟着又响起一阵刺耳的铜锣声。
只听那报喜的人扯开嗓子喊:“朝廷发赈灾粮了!明儿都带上户牒去镇上领粮,按人头分发,先到先得!”
听那声音里带着亢奋,又喘着气儿,八成是边跑边喊的,果真这第二遍喜报喊的就有些听不大清了,估计是跑过了蓝家了吧。
“太好了,一个人头一份粮啊。二郎,咱们不用每天吃野菜干了。”黄氏干涩着嘴唇皮砸吧了下,说道。
“你给我安分点,哪里也不许去!你就在家带海哥儿,我和爹娘一道去镇上领粮食。”蓝二郎对黄氏说道。
黄氏气的直抹泪,她再气也没有法子,因为她若和蓝二郎顶撞,蓝二郎又得揍她了。
随着天逐渐的亮,路上的朦朦胧胧的雾气也是看得清楚。清晨的天还是微凉的,直到赶了大半个时辰的路后,大伙儿身上才热乎乎了起来。
到了浒县县衙,已经有衙役在准备布置发放赈灾粮的桌子、米袋子和斗。
等蓝家人到县衙门口排队时,已经有好几百人在那儿候着准备领粮了。
蓝家人还算来的早的,但是住的和县衙这边近的村子里的人已经早早的来排队了。
没过多久,就有衙役拿着钥匙赶过来开了领粮地的门,只见官差进去拉出了几十麻袋的大米出来,开始检查户牒挨个发粮。
古代的户牒就类似于现代的户口本,记载了家里人口的姓名住处,出生年份。
还有所在村的印章,镇的印章,府的印章,很是繁琐。用作户牒的纸倒比一般纸张稍厚实些,但还是需要小心保存,若一旦毁坏,则补办起来麻烦的很。
每个人头能分得一斗米,一斗米重12。5斤,据说两月能发粮一次。
而且据说县令夫人楚氏还在同济堂医馆那边施粥,已经有不少人去领着了。
蓝家人来之前也带了碗和勺子的,有这便宜不占干嘛不去。
蓝枇杷是不愿意去的,但是丁氏却拉着次子蓝二郎一块儿去同济堂医馆那边去领粥吃。
而蓝枇杷带着分到的米先回了旺山村。
楚娉婷此时不在施粥的摊子那边,而是在同济堂医馆里边。
“多谢李公子捐了三千石大米,娉婷代全浒县的百姓们谢过李公子的大恩大德。”楚娉婷朝着李冥福了福身,感激道,不管李冥品行如何,但是他此时能对救灾施以援手,她总是感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