伟大的达·芬奇开创性地设计了众多先进的机器,包括直升机和汽车,可他无法将之变为现实,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达到他的设计要求。
1929年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取得了晶体管的专利,可直到近二十年后,才在贝尔实验室内变为了商业产品,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,他的专利无法为他带来一分钱的好处。
华夏在七十年代就设计出了以逆火和B1轰炸机为作战对象,飞行指标达到双26(升限26公里,时速2.6马赫)的歼9战斗机,可因为缺乏适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,而不得不停留在图纸阶段。
代表华夏航空科技最高水准的歼10、歼20先后上天,可因为没有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发动机材料,却无法拥有一颗中国芯。
华夏早就有了航母梦,甚至航母的设计图也不是弄不到,以华夏工程师们的技术,哪怕是核动力航母他们也不是不能设计出来,可就是因为没有材料,无法实现航母梦。
对于工业来说,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大问题,设备也不是关键,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,火箭的主轴可都是八级钳工们用手一点一点的打磨出来的,可如果材料强度不达标,你就算是将主轴大漠成零误差,也只能是一堆废铁。
只有材料,材料才是工业的核心。
可问题是材料学是一个纯粹看脸的学科,迄今为止材料学方面没有一个成立的公式,纯粹就是一个靠运气的工业,运气好的话,可能一个实习生就可以研制出一种变态的材料,功成名就。运气不好的话,哪怕在这上面蹉跎一辈子,你也研究不出什么来,终身默默无名,到死都没有几个人认识你。
所以,这个李铁对于张楚的作用就比较大了——这是一个天生的材料大师啊,但凡经过他手的材料,就有百分之二的机会产生变异,而且还是专门往好的方面变异,虽然这样变异出来的东西不可控制,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材料都是张楚急需的,但钢铁的种类就那么多,再刨除后世一些需要加入特殊添加剂的合金,纯碳钢合金就那几种,出现张楚需要的钢铁也就是多炼几炉钢的问题。
何况存在即是合理,变异的钢铁现在或许没用,但在未来肯定是有用处的,而且大部分很可能都会有大用。
所以李钢的作用对于张楚来说作用比他哥哥都要大,毕竟拥有研发和仿制天赋的人很多,可这拥有锤炼天赋的人可能就这一个了啊——尤其是从成功率大小来说,李钢的天赋也比李铁更变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