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是一个禁忌的话题,尤其是对一位有能力、有抱负的君王来说,时间永远也不够用。
韩非既然已经用‘时间’这个话题恐吓过嬴政了,姜珝当然会再接再厉,继续抓住嬴政的心理障碍,落井下石,穷追猛打。
只听姜珝继续道:“长平之战的确是赵国由盛转衰的关键,但谁又知道,下一次的长平之战,不会发生在秦国呢?人力有时穷,赵武灵王在世时,又何曾想过赵国会有长平之败?”
嬴政默然无语,他想建立一个万世的皇朝,但他绝不会想到,秦国会二世而亡。
嬴政当然无法看穿历史的发展轨迹,但他对于生命的长度,在此时此刻,却有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渴求。
此时嬴政甚至不敢去想,等他老死的那一天,秦国究竟会变成什么样。
沉默片刻,嬴政淡淡道:“据我所知,如今赵国赵嘉与赵迁争夺储位,而姜先生似乎对尚是稚子幼童的赵迁另眼相看?”
姜珝负手笑道:“君王有能力,可以使国家变的强盛,而臣子有能力,同样也可以让国家变强。正如秦国之吕相对秦国的功绩,秦若无吕相,不知此时函谷关尚在否?”
吕不韦的对秦国的功绩是毫无疑问的,历史上他之所以会不得善终,是因为嬴政要掌权,所以秦国容不下权臣。
见嬴政面色阴沉,姜珝继续道:“若有一日,新任赵王可以除掉我这位权臣,那便证明他是一位合格的君王。若不能,那便培养下一代赵王,终有一日,赵国会出现一位英明的君王。”
不可否认,此时嬴政对姜珝动了杀机。
嬴政并不了解姜珝的为人,但他对李牧的人品却早有耳闻。而姜珝从小被李牧养在身边,照理来说,品格方面自然会与李牧相似。
而且从姜珝过往的行为判断,姜珝与姬无夜这类的权臣绝对不同。
所以嬴政理所应当的就将姜珝堪称了周公一类的人物。
周朝建立之初,周武王驾崩,周成王年少,周公恐天下因武王的驾崩而纷乱,周公便代替幼王摄政当国,一生忠心耿耿,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,直至逝世,终天下大治。
孔子的儒家学派,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,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,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。
而姜珝此言,亦是表明了自己有周公之心。
姜珝在军事、治国上的才能,在两次攻燕,一次伐齐,以及执政饶安中,都已经展露无疑。
像姜珝这样的人,若是表明了要作为权臣摄政当国,等待一位英明的君王,的确可以说是秦国的大敌。
韩国弱小,即便出了韩非这样的人,想要崛起至少也需要数十年的时间。
但赵国不同,赵国地处北地,艰苦的生存环境,使得赵人的战斗力不下于秦人。
长平之战赵国虽然惨败,但数十年的时间,赵国早已恢复了一部分力量。
更重要的是,赵国几乎代代出名将。
从赵奢、廉颇,到李牧,再到姜珝,谁也不知道赵国之后还会再出什么样的名将。
一旦赵国有了一位英明的君王,一位如蔺相如般的贤相,一位当时无敌的将领,那么赵国之可怕,绝对不逊于秦国。
不过杀了姜珝这个想法终究只是一闪而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