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老太爷不管九妹怎么说,那天他拿到笔记的时候就是一震,原来挂在听音阁那幅画他可是过足了眼瘾。
一来这事儿言柏托的是他们的人经手办的,二来听音阁是沈家的产业。
不相信吧,这就是世家大族,你不知道他们都有什么。背后有什么靠山,私下有什么产业。
后来那幅字,他也是看了。里面有他们沈家家学的影子,但多了杀伐果断,那字气势就上去了。
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!
其实九妹更想跟沈老太爷探讨医术,不过写字画画也比去那个什么劳什子的宴会强。
九妹知道沈先生师承沈家,那沈老太爷的书画造诣应该也不会差。两人就在书房里边探讨边聊,沈老太爷后知后觉的发现,又被九妹套路了。
是他想要一幅九妹的画和字,结果九妹又利用这个时间跟他探讨了起来。
不过他是高兴的,难得有人愿意跟自己聊这些东西。平时大家上衙的上衙,上学堂的上学堂,真没有闲人陪他聊。他又懒得去后宅,跟女眷也没什么可聊的。
而且老太爷这么多年不是白活的,世家子弟本都是从小开始培养。家里又有藏书,收藏的大家名画也不少。
最起码的欣赏鉴别水平是有的,要不也不会教出那么惊才绝艳的“京城第一公子”来。
两人一边探讨一边研究,对九妹生涩难懂的地方,沈老太爷循循善诱。对于沈老太爷精彩的地方,九妹不厌其烦的研究模仿。
一天下来九妹收获颇丰,等到真正下笔的时候感觉就与以往不同,那种胸有成竹了然于胸的舒畅感让手下的笔也顺滑起来,真可谓是一气呵成。
九妹画了一幅《听涛》,这幅《听涛》于之前那幅《雪后初睛》意境上更开阔,笔法更流畅。
那时候情况不同,面临困境,前路迷茫,自己不能全身心的放松一下,去领会其中的意境。
虽说把自己关在屋里一点一点的去领悟,一点一点的下笔。现在想想里面有许多的缺憾,多了些世俗和功利心。
《雪后初晴》画面看上去更简单阔朗,但这幅画整体更温润,意境更引人入胜。可惜言柏没在跟前,如果看到这幅画,一定会据为已有。
因为这幅《听涛》就是他当时在林中迎风而立时静静的听林中风吹面的感觉。
情绪上来了,九妹提笔又写了一副字。这副字是老太爷自己平时写的一首小诗,就放在桌案上。
看到这一幅画和一副字,沈老太爷非常满意,今天自己和九妹聊的也很开心,两人都各有收获。
这个孩子真的是如柏哥说的,处处都能给你惊喜,如果照着她如今的心性,将来走到哪一步,真是未可知。
写字和画画是最耗心神的,晚饭后九妹没在出来,直接休息了。
明天的赏秋宴还不知道怎么样,养足了精神,明天好去赴宴。
那也是个杀人不见血的战场,对九妹来说,真的还不如上阵杀敌来的痛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