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败最后很坚决的说道:“如果我不去复仇的话,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,所以就只能让您老失望了。”
不败说到这里,基本上已经把话说绝了,但是王恕王大人话锋一转,竟然很是奇葩的说道:“来,让我看看你的手相。”
不败有点纳闷,“手相?王大人还会看手相吗?”
对于看手相这事情,不败就少见多怪了。
易经乃百科之祖,中华文人哪个不是仔细研读,深入的体会,各有各的见解啊。
就不说人家道家的老子了,《道德经》在某些方面,都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。
就是那儒家创派的祖师爷孔子,不也有《十翼》传世吗?
天下文人都读易经,而那些把自己一身的本事,卖于帝王家并且功成名就的人,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什么梅花易数,四柱学说,都是很多官员赖以驰骋官场的拿手法宝!而不败面前的这个王恕王大人,就是这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!
拿着不败的手,王恕端详着久久不语,神『色』连番的变化。
随着王大人越看越仔细,不败都有点害怕了,因为看这老头的眼神,都有点想把他的手给解剖了研究的意思了!
最后,王恕笑了:“看来是老夫多虑了,天道循环,岂是我辈凡夫俗子所能够看透的。
对于我的这些唠叨,你就当成是一个老人对你的爱惜之情吧。
你想做什么事情,老夫不再阻拦了,一切都有定数,一切又同时变幻莫测。
随波逐流也好,劈风斩浪也罢,随他去吧。”
不败带着王恕王大人的使命走了,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说这王恕王大人。
王恕字宗贯,号介庵,又号石渠。
三原(今属陕西)人,于公元1448年(明英宗正统十三年),考中进士。
被选为庶吉士,后授任大理左评事,升任左寺副。
但是第二年,也就是1449年,就爆发了着名的土木堡之变。
王恕曾上疏条陈关于刑罚不当的六件事,都经朝廷议定而得到推行。
随后,王恕又调任扬州知府,做了两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,一是不待朝廷答复就发粮救济饥民,二是大力兴办资政书院来培养读书人。
公元1460年(天顺四年),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第三年,王恕因政绩突出,被越级提升为江西右布政使,在任内平定赣州寇『乱』。
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,下诏命大臣严格地考核天下官员,罢免了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,王恕因此接替侯臣。
公元1465年,明宪宗朱见深继位,也就是成化元年,南阳、荆襄地区的流民集聚造反,朝廷提升王恕为右副都御史,去安抚治理流民问题。
可是当时正逢王恕的母亲去世,朝廷下诏只准他奔丧两个月就要回职办公,王恕推辞但未获允准。
他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大盗刘通起义,又攻破其党徒石龙。
在领军期间,王恕严格地约束部下不准滥杀人,流民各归其业,王恕王大人的名声开始广布天下,却也遭到朝廷不喜。
随后,王恕王大人又调任河南巡抚,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,不久调升南京刑部右侍郎。
而南京的六部其实都是虚职,可见王恕已受排挤。
后来王恕又因父亲去世离职,丧服期满后,以原职总督河道。
疏通高邮、邵伯等湖,修雷公,上、下句城,陈公四水塘的水闸。
当时由于发生了灾异,朝廷广求消灾之策,经由王恕上奏,明宪宗朱见深为此免去山东一年的租税,京城周围地区也对租税有许多减免。
不久,王恕改任南京户部左侍郎,算是从一个比较高的虚职到了更高的虚职。
公元1476年(成化十二年),大学士商辂等认为云南离京城远在万里,西边控制诸夷,南接交趾,而镇守太监钱能贪得无厌,便商议派遣有威望的大臣为巡抚镇守云南,于是改王恕为左副都御史前往,到云南后即升为右都御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