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廷和不是医生,他不懂治病,为何会草率地下此结论,因为他就是想如此这般的弄死皇帝一了百了。从那时起,正德似乎对杨廷和有了警觉,曾数次向内阁传旨,说自己的身体已经大好,只是还需调理,暂时不能上朝,这完全就是顺着杨廷和的意思说的。为了活命,小朱同学都开始妥协了,好可怜啊!
但是,即便小朱同学已经准备妥协了,从正月开始,小朱同学也始终未能参加朝廷的任何一项典礼,郊祀和会试的日期一拖再拖,连改了三次。除此之外,小朱同学也无力出门游玩了,他基本上是足不出户。
试问天下,如果小朱同学的身体真的好转了,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。所以这应该还是正德故意向杨廷和放出消息,给外界造成自己身体康复的假象。
但是杨廷和当然不是省油的灯,他表面上劝皇帝要多加调养,暗底里却在试探。正月、二月,杨廷和连续两次上疏,催促皇帝处理一些紧急政务,就是对江西战役中的功臣施行封赏之类的,想看看正德到底是不是真的好了。
正德无力施行这些程序复杂的封赏事宜,对杨廷和的奏折采取的是不报,心里却十分着急,认为自己这样一反常态地窝在豹房不动,康复的慌言迟早会被揭破。于是在正德十六年二月,就在小朱同学死前一个月,他突然走出豹房,对外宣称他又开始四处巡游了。
好吧,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巡游的真相。据杨廷和记录,正德十六年二月中旬,他从太监那里听到消息,皇上出宫巡游,临幸御用监。原来这“出宫巡游”只是走到内府衙门之一的御用监罢了,而这个御用监,其实并不远,就在豹房南面,一墙之隔的距离。
由此大家可以想象,正德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的好了,挣扎着从豹房走到隔壁,其用心是多么的良苦啊。
正德十六年九月,世宗继位后,曾有人弹劾当时给正德治病的那些太医,说他们“妄进药饵,(正德)遂大渐”。原来,外界也传言是太医们开的药方有问题,才导致正德不治而亡。
但是杨廷和当年却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太医是“天下名医”中的最优者,“当专任而信用之”,不肯从民间选医。这杨廷和的所作所为,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。
小朱同学好可怜啊,当时的他只有两个选择,一是若无其事地喝下太医调配的有毒的汤药,二是不喝,以康复为由拒绝喝药。但是他这两种选择,无论哪一种,都是死路一条啊。从正德种种行为来看,他选择的应该是后者。
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,正德选择了放弃治疗,装作身体康复的样子,不喝药也就不用担心有人暗算。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,小朱同学已经“病”入膏肓了,只能在猜疑和绝望中无可奈何的死去了。
别说这明武宗朱厚照,即便是“春秋五霸”之首的齐桓公,算得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吧,不也是被臣子们给硬生生饿死的吗?
当年齐桓公被封闭到一个小屋里养病,都死了了67天了,还没人知道呢。齐桓公的尸体腐烂生了蛆虫,到了后来,就连那些蛆虫都排着队的,从那被砌死的小屋往外爬了,一众臣子们才知道皇帝已经死了。也就是说这小朱同学的死,还不是皇帝当中最可怜的,齐桓公比他可怜多了。
杨廷和以《皇明祖训》中的“兄终弟及”为据,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、得到皇太后准许,由其拟发“遗诏”,迎侯朱厚熜自驻守地安陆回京继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