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·归天
御弟哥哥,你说如果有来生,可是愿与我携手白老?
红账遮掩,曾经的倾国之容貌已然失去了当年的红润,双目无神的望着天,眼角无端的流下两行清泪。
国师静候在帐前,眉宇间只留下浓浓的忧伤和无奈。自新帝登基至今,十几载岁月里,无时不将女王陛下眼里的悲伤收在眼里,那唐王御弟出关西去这么多年来,女王的相思之苦未曾随时间淡薄,反而更让她思念成疾,朝中多处事宜已经交由国师辅佐公主殿下代为处理。
虽说这西梁女国的女王陛下未能与御弟结合共育一儿半女,可这一国百姓总是要有未来的储君的,玄奘西去不久后,苦于多位朝中元老大臣的劝谏,饮下了那子母河的河水。经十月怀胎诞一女,取名为昭华,至今已有十六岁的花季妙龄,眉宇间的灵气像极了她的母亲。
红烛跳动着微弱的光影,女王陛下双目渐渐有了些光泽,泛白的嘴唇微微张开,虚弱的她细声唤道:“国师……国师”。
国师闻声急忙快步到床前,眼中溢满了关切:“陛下可有什么吩咐?”
帐中女王的声音越来越微弱,略带急促的催到:“快让昭华过来见我,快让她来,我有话要对她说。”
“唉,我这就去请公主殿下,陛下还请宽心些。”国师急忙应声,快速到门外轻唤一名宫女速去前殿请来公主。
唐僧师徒回到唐朝后广为教法大乘佛经,三个徒弟依次在身旁护法,并在一年之后辞别唐王周游四海讲经广渡天下百姓。唐王本是要在长安为他们修建一座皇家寺庙,虽说师徒四人要游历八方去讲经,但是终究还是要回来的,这寺庙并没有停建,那便是后来的灵禅寺了。
拜别了王权富贵,谨守着心中的戒律清规,十数年间游历了三山五岳四海八荒,可以说是将佛教的经文法旨带去了他们所能到过的地方,转眼间就是十数年的光景。
这一年,当日,师徒四人途径一座国界偏远的小村镇,这村上的小寺庙并不怎么大,合围的小小寺院里已有几处墙面坍圮。
到这里的第三天夜里,悟空为师傅掌灯,唐三藏依旧在翻阅着那一本本佛教的经书,这些经书也不知念过了多少遍,可是在他的心理却总觉得未能参悟的透彻。
自幼出家,人人都说自己佛性颇高,还被各路神仙乃至佛祖说是什么金蝉子转世,但是他所知道的只识自己是唐朝的和尚,俗家姓陈法名玄奘。若非要谈什么前世今生,那些都不是他最在意的,最在意的可能是曾经埋于心底的来世。
西方大雷音寺内,佛祖端坐莲台,佛眼扫过四周众佛、菩萨、罗汉,讲道:“如今唐玄奘已经将那大乘佛经广济天下,金蝉子下界传教本该功德圆满,只是此番下界传教中尚有些变数还未能了去。不知谁来祝他一臂之力,渡他早日还佛?”
四大菩萨相视一番,最终眼睛都看向了观音大士,毕竟金蝉子为佛祖座下第二大徒弟,万不能怠慢,何况观音总领西天取经的任务,对唐三藏此次历劫也要颇有办法远见。
观音自知此番任务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,便向如来施了一礼:“佛祖,弟子愿助唐三藏一臂之力渡此变数劫难。”
如来满意的点了点头:“也好,那就你前去帮他一帮吧!”
“弟子领法旨。”观音再施一礼接下了旨意。
玄奘端坐于案前,在昏暗的青灯下苦读经卷,悟空也和两位师弟一同歇下了。
青灯摇曳,不知怎地玄奘身体涌上一袭浓浓的倦意,忽的一下,托在下巴的右手碰倒了案上的烛灯。桌上的经卷瞬间被烛火点燃,熊熊烈火席卷了整座禅房。悟空被忽然来的火光惊醒,急忙冲出自己的这间禅房,只见在对面师傅所在的禅房已然在顷刻之间塌下了烧焦的房梁,里面的一切都被吞噬了去。悟空大吼一声:“师傅……”奋不顾身的冲进火海,他自是不惧怕这些火的,毕竟太上老君炉里的三昧真火都不曾炼化他。但是他知道唐僧可不一样,虽说已经成佛,但是肉体凡胎的基础又怎能抵抗这可怖的火势,这时候沙僧和八戒也被惊醒,看着滔天的火光,瞬间慌了手脚。
大火烧了一夜,到了清晨,那禅房里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灰烬,三个徒弟失魂落魄的瘫坐在焦黑的石头上,往事历历浮过眼前,饶是铜头铁额的悟空也涌出了泪水,嘴里轻声唤着:“师傅……师傅”,沙僧也在一旁抹着眼泪,八戒拍着地上的灰烬嚎啕大哭,嘴里不住的叫喊着:“师傅呀,师傅,你怎么就这么撇下我们走了呀!你让我老猪可怎么办呐。”
“大师兄,要不要我们去找阎王要人去?”沙僧悲痛之余突然想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