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耳认真的听着,然后道:“要不这样,我把从前我混的时候带的几个跟班小弟全叫过来。”
“他们一个个都是壮犊子。出来混,说白了也是日子不好过逼的。”
“又都是咱镇上土生土长的人,知根知底。东家姑娘你觉着咋样?”他问。
杨若晴认真想了下。
又看了眼李大耳:“过两日,你把你那帮小弟带过来,我亲自看看。”
“好嘞!”
吃过了晌午饭,杨若晴跟周大厨那提前交代了一声,提早回村了。
为啥?
她要把这些骡子和马还有板车赶回村去安顿。
李大耳身为准运输队的一员,自然是要跟着一块儿押送车马回长坪村。
杨若晴又在酒楼里,喊了杨永进,还有另外几个伙计一块儿帮着把骡马和车子护送回了村。
……
孙老太她们屋子的后院。
孙老太牵着小洁,大孙氏,还有工地上干活的工匠们,全都围拢到了后院这块。
一双双眼睛打量着后院西面棚子里的十匹马和十头骡子。
一个个都咂舌了。
村里好多村民,也都闻讯过来看。
其中,就有孙氏和鲍素云他们。
小安和村里的同龄孩子们,更是兴奋的扒着那食槽边缘的木头护栏,拿手里青青的嫩草去挑、逗里面的骡马。
人群中,有人忍不住在那掰着手指头算。
“镇上车马行,丢失一匹早红马得赔偿十五两银子。”
“十匹马,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。”
“骡子价钱比马稍微低一点点,合在一块儿,天哪,都快三百两啊!”
这时代的乡下,五六口的庄户人家,一年的吃穿用度,往死里撑也就三四两银子。
一头大肥猪,从年头养到年尾,能卖一两多银子就不错了……
而娶媳妇,彩礼酒水啥的算在一块儿,四两银子就能成事儿……
三百两银子?
围观的村民们,都被三百两这个天文数字给吓到了。
这还不算前院杂屋里,那十来辆崭新的木板车。
这样的大手脚,大动作,杨家三房这闺女,还真是一个做大事情的啊!
就在众人震惊,羡慕嫉妒恨的当口。
杨若晴过来了。
顿时就被众人给簇拥在中间。
你一言,我一语,弄得她都不知道该先回答谁了。
看来要搞个记者招待会才行啊。
好不容易打了看新鲜的村民们,杨若晴和孙氏来了前院孙老太那屋子喝茶。
大孙氏问杨若晴:“晴儿,你搞这么多骡马和板车,就是为了回头把药材运去外面卖吧?”
杨若晴喝了一口茶,回答大孙氏的问:“药材只是其中一部分,眠牛山里面,只要能卖钱的东西,我都要捣腾出去。”
大孙氏眉开眼笑:“这闺女,会倒腾,有本事!”
杨若晴嘻嘻一笑:“嘻嘻,也不看看谁的外甥女,必须滴呀!”
屋里妇人们都笑了。
笑过后,大孙氏又问杨若晴:“那运输队的人选,你想好了没?”
杨若晴道:“暂时敲定了一个,就是先前跟我一块儿回来的李大耳。”
“哦,就是那个长着一对招风耳的瘦高个男子?”
“嗯,就是他。”
杨若晴道,“他那边还有几个兄弟,回头一起带进运输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