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文明自从三皇五帝开始,便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政治制度。
肇始于周朝的三公九卿制度,更是后世四千年政府架构的基础。在以后,不论如何变革,如何改革,都能在周朝找到脉络。
发展到了唐代,演化出的三生六部制,已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制度,不论是行政职能的运行,还是权力的流转监督,在当时堪称完美。
王朴拿出的一套典章制度,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。
中央依旧分为三省,分别是门下省,中书省,和尚书省。
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,也就是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,决定重大的人事任免,全部由中书省来起草。
门下省负责监督。如果门下省觉得中书省的决议不妥,可以驳回。
尚书省则是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,类似于现在的GUOwuYUAN。
这样看来,中书省便相当于是宰相,权力最大。但是唐太宗发明了“参知政事”,“同平章事”,把宰相变成了群相制,权力不再归结于某一人。这一制度一直运行到明朝结束。
剩下的六部,则是在尚书省之下,为尚书省的分支机构,协助尚书省执行具体的政策。
六部的结构也是肇始于周朝,虽然各朝各代的名称和职责不尽相同,但具体职责,基本可以全部涵盖。
所谓六部,乃是工部、刑部、礼部、兵部、户部、吏部。从名字就能猜出其大体职责。
除了三省六部之外,九寺五监。九寺是太常寺、光禄寺、宗正寺、卫尉寺、太仆寺、大理寺、鸿胪寺、司农寺、太府寺,五监是国子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、都水监、军器监。
这些制度大致算得上是三省六部制的补充。
有些部门,是直接为皇族服务,甚至于只为皇帝一人服务。如果皇帝没了,这些部门该裁撤裁撤,该取缔取缔,每年不知能减轻多少财政负担。
如果三省能够各司其职,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自己的针对性,那么这套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,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。
除了少数几个头部国家之外,基本完胜绝大多数国家。
因为即便是现代,百分之九十的国家依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政治制度。
王朴也深刻地研究过赵玗的执政理念,自己觉得对其理解还比较深刻。
赵玗拿到王朴的小册子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三省六部制的层级架构,最下层是六部,六部之上是三省,三省之上,则是皇帝。
在王朴的设计里面,皇帝不见了,变成了理政团。
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,确实华夏政权五千年来,始终没有绕出去的圈圈。
纵观封建历史三千年,皇帝就是国家最大的搅屎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