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延不慌不忙,把他们引入包围圈,然后调转马头,迎着对方杀过去。
对方察觉出不对劲,想赶紧结束战斗,但已经晚了。
炎延举刀,带头冲入对方队伍,对方小将不敌,只十几招后就落於下风,被她斩于马下。
主将身死,没了主心骨,对方军心涣散,部将们连主将的尸首都顾不上了,掉头就跑,底下的兵士更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『乱』钻。
兵溃如山倒。
阿三带人收拢对方残部,俘虏了几名部将。
据那些部将交代,死在炎延刀下的小将正是邓珪之子。
邓珪膝下有五个儿子。其中邓大郎是长子,但他生母早逝,不得父亲喜爱。邓珪更加偏爱几个小儿子,邓大郎心中不满。
邓大郎的母舅被李昭策动,帮助李昭救出李曦,邓珪大怒,亲手杀了他。邓大郎既恼怒又恐惧,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,不顾身边人的劝阻,瞒着父亲带兵追在后面,想亲手抓到李曦,洗清耻辱,赢得父亲的喜爱。
没想到好死不死,碰上炎延,就这么送了『性』命。
部将们见邓大郎死了,知道回去梓州肯定逃脱不了邓珪的责罚,这才仓皇逃跑。
阿三大喜,知道这事可大可小,一定得赶紧禀告九宁,于是一行人连夜赶路,立马赶回成都府。
怕耽误大事,他们是骑快马回来的,其他人还在后面。
……
听阿三描述完那天的情景,九宁愕然。
她知道炎延武艺过人,但没想到她运气这么好,竟然误打误撞,杀了邓珪的长子!
邓珪的儿子死了,而且死在西川……
九宁心口猛地一跳,嫌牛车太慢,立刻让人备马,带着炎延进城。
……
正厅里,还是死一般的寂静。
落针可闻。
官员们还沉浸在震惊中,久久回不过神。
静默中,李曦突然抚掌,笑道:“不愧是猛士,杀得好!”
在梓州的时候,邓珪把他当成一个囚犯一样呼来喝去,他不敢反抗,心里却恨透了对方,现在皇妹的部曲杀了对方的儿子,帮他报了仇,实在解气!
没人搭理李曦。
杨节度使看着邓大郎的人头,神情凝重。
……
东西川的关系很简单:互为唇齿。
想打西川,只要从东川借道,易如反掌。
占领西川,再回头打东川,手到擒来。
东西川如果敌对,中原势力可以轻而易举攻破两川。
但如果东西川结成同盟,守住入蜀的通道,那么就可以凭借蜀地的特殊地理优势,将对方的大军挡在剑南之外,真正的一夫当关、万夫莫开。
所以一般没有必要,在没有除掉其他竞争对手之前,中原势力不会花大力气攻打两川。
比如李司空就没动那个心思,只要东西川每年上缴赋税,老老实实让他刮油水,他根本不关心东西川的主人是谁。
是以,杨节度使虽然看不惯邓珪的为人,但为了大局着想,还是和邓珪保持和睦。
邓珪是破落户出身,贪财吝啬,雁过拔『毛』,野心极大,杨节度使不得不经常派儿子杨涧送大量金银珠宝去梓州安抚他。
两川这些年偶尔也有摩擦,不过总体还算和睦。
……
现在,邓珪的儿子死在自己的地盘。
以邓珪睚眦必报的『性』子,肯定会迁怒于整个西川。
东、西两川,必起战火。
杨节度使撩起眼皮,看一眼九宁。
九宁大大方方任他打量。
杨节度使嘴唇蠕动了几下,忽然有种自己主动往坑里跳的感觉。
这事能怪公主吗?
当然不能!
邓珪痴心妄想,扣押圣人,狼子野心昭然若晓,如果不救出圣人,邓珪肯定会利用圣人『逼』他们父子为邓州卖命。
那时他们父子投鼠忌器,只能任邓珪摆布,处境更加艰难。
而炎延之所以会对上邓大郎,正是为了救圣人、雍王,和自己的儿子杨涧。
所以,这事不能怪炎延。
真正挑起战火的人,是邓珪自己。
杨节度使慢慢吐出一口浊气。
东西川内斗,周围观望的其他势力肯定会趁机来侵占地盘,他们得早做准备,不然,就算打退邓珪,东西两川还是保不住!
杨节度使的脸『色』不好看,属官们的脸『色』也青青紫紫,分外精彩。
公主的部曲居然杀了邓珪的儿子!
虽然挺解气的……可西川无将,只有杨涧一个人,根本不顶事,而且圣人在成都府,其他势力正在一旁虎视眈眈,现在不宜和邓珪正面交锋啊……
众人就像吞了黄连一样,满心苦涩。
屋外艳阳高照。
正厅里,却是阴霾笼罩。
众人打起精神,开始讨论要不要和邓珪讲和。
一名属官努力不去看地上那颗人头,道:“使君,当务之急,得尽快收敛邓大郎的尸首,送回东川……”
他说着,忍不住看一眼炎延。
炎延站在九宁身后,面无表情,脊背挺得笔直。
另外几名属官低声议论了几句,出声附和。
有人立刻提出反对,道:“邓刺史野心勃勃,早有自立之心,没有此事也会攻打西川,事已至此,还是先召回所有军将,加强布防吧!”
众人议论纷纷。
杨节度使本人不通军事,听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,一时拿不定主意。
这时,九宁忽然拍了拍手。
众人都停了下来,看着她。
九宁从袖中取出羊皮纸,走到杨节度使面前,摊开,手指划过东西川,道:“使君,邓刺史深入西川,东川群龙无首,我们不仅要和邓刺史作战,还得防着其他人趁机攻打剑南,以免东西川同时被人趁虚而入,是不是?”
杨节度使诧异地扫一眼她,沉默了一会儿,点点头。
九宁笑了笑,问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干脆让东川换一个主人呢?”
杨节度使听懂她的暗示,愣了片刻,神『色』震动。
这个可能他不是没想过。
既然东川对西川这么重要,那不如索『性』占了东川。
但杨节度使仅仅只是守住西川就有些勉强,再让他分兵去守东川,很可能顾头不顾尾,而且东川当地官员也未必会听命于他。所以还不如让邓珪占据东川,因为邓珪此人桀骜不驯,不会投靠其他势力,有他挡在前头,没人能越过东川攻打西川。
九宁能想到这个办法,杨节度使不算特别意外。
他惊诧的是九宁提出这个建议时果断的语气。
那说明她有把握。
或者说她早有准备。
一时之间,杨节度使心念电转。
难道说,公主入蜀地之前,就已经盯着东川了?!
杨节度使抬起头。
看一眼还没弄清楚状况的李曦,再看一眼指着羊皮纸上绘制的地图和属官们低声交谈的九宁。
果然,公主不是他们杨家能够肖想的。
……
官员们也听懂九宁的话外之音,纷纷激动发言,表示赞同。
刚才还一脸愁苦,一转眼,个个目『露』精光,郁气一扫而空。
吞并东川,蜀地就都在使君掌中了!使君满足于偏守一方,这没有错,但现在圣人都接过来了,他们迟早会和邓珪决一死战,与其陷于被动,不如主动出击,趁邓珪暴躁之时,抢了东川!
众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。
杨节度使暗暗摇头。
属官们还是太急躁了,没有大局观……
不,不是他们看不清大局,而是他们也有野心,不满足于守着偏僻的西川,想吞并整个蜀地。
还是太年轻了啊!只顾当前利益。
他们也不想想,吞并东川以后,能消化得了吗?
而且,现在契丹南下,李司空顾不上这头,等中原稳定,李司空会放过东西川这块大肥肉吗?
杨节度使有自知之明,杨家不是其他势力的对手,绝对不可能割据蜀地。
他宁愿守着西川,等天下太平,他就让出西川,归隐田园,让族中下一代子弟去为新君效力。
不过……圣人在西川,公主也在西川……
这确实是让东西川合并的最好时机。
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
……
杨节度使回过神。
他看着羊皮纸,道:“邓刺史虽然来了西川,东川仍有他的心腹留守。”
九宁说:“正要告诉使君,我和杨将军、雪庭潜入梓州前,已经设法和梓州官员联系,其中有几位忠心于圣人,可以一用。”
其实那几个人并不是忠心于李曦,而是不满邓珪已久或者想借机牟利,还有几个是武宗旧日提拔起来的,愿意为九宁冒一次险。
杨节度使嘴角抽了抽。
他儿子怎么也参与其中了?
那个臭小子!
……
得知东川有自己人做内应,而且还负责留守东川,一众官员沸腾了。
一面想办法拖住邓珪,一面去梓州抄了他的老底,届时邓珪腹背受敌,『插』翅难逃!
众人看着杨节度使,目光炯炯。
杨节度使心里叹了口气,明白此时给众人泼冷水不仅浇不灭他们的野心,还会影响自己的威信。
公主这是『逼』他和她一起经略蜀地啊!
她在打东川的主意,那么西川不得不全力支持,因为东川落到公主手上,对西川来说是件好事。
杨节度使失笑了片刻。
紧张等待他表态的官员们见状,松口气。
使君这是答应了!
众人心『潮』澎湃,开始讨论派谁去攻打梓州。
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,因为梓州是邓珪的老巢,得知梓州危急,他肯定带兵掉头回去。
那个攻打梓州的人,很可能还没攻破城门就被邓珪堵在城外,有去无回。
众人热烈讨论。
喧闹中,九宁回头看一眼炎延。
众人心领神会:这不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嘛!
炎延迎着众人的注目,走到李曦面前,“某愿前往!”
众人不约而同停下来。
邓大郎带血的人头就在炎延脚边。
她不声不响杀了邓珪的儿子,现在又要悄悄潜入梓州去抄邓珪的老底……
邓珪一定会恨死她的。
李曦醉意很浓,听众人左一句右一句议论,听得头昏脑涨,见救过自己、杀了邓珪儿子的炎延走到面前请战,想也不想便道:“大善!”
……
当日,在李昭还不知情的情况下,李曦下旨,正式对外公布九宁的身份,加封她为长公主。
自然少不了赐给封地——当然,这封地早已落入藩镇手中。
同时,李曦在九宁的要求下任命她的部曲炎延、秦家兄弟、阿三等人为禁卫军都头,官拜卫将军。
李曦不敢不答应。
一来杨节度使他们显然愿意为九宁撑腰。
二来……邓大郎的人头就在那儿摆着呢!
圣旨下达,炎延率领部曲、卫兵和前来投靠自己的溪洞部族,悄悄离了成都府。他们将绕过邓珪驻扎的营地,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梓州。
雪庭派武僧联系梓州的内应,请他们到时候和炎延互相配合,务必在邓珪回梓州之前攻破梓州城门。
为给炎延争取时间,杨节度使命人收敛邓大郎的尸首,送去邓珪营地,以此拖住盛怒的邓珪。
……
很快,李曦的旨意传遍蜀地每一个角落,并在不久后被中原各大藩镇知晓。
举世震惊。
李曦在长安的时候,常常被迫封赏藩镇。甭管人家的地盘是怎么打下来的,总之,谁打赢了,李曦就得下旨封官。
世人早已习以为常。
所以,李曦册封卫将军的那道旨意根本没什么人关注。
让他们震骇的是李曦的第一道旨意。
长公主!
居然是武宗的骨血!
武宗和崔贵妃的女儿!
藩镇们嫉妒得眼睛发红:这个杨昌,一直唯唯诺诺龟缩在西川,绵绵软软一点脾气都没有,不管是谁都能从他那里刮油水,怎么他运气就那么好,圣人跑到东川被他捡走了,连武宗的女儿也在成都府!
……
江州,刺史府。
随着契丹军和联盟军的东西战线先后陷入僵持状态,鄂州对江州的封锁没以前那么严实了。
李曦的两道旨意经由信报们传递,很快送达周刺史手边。
“长公主是武宗骨血?!”
周刺史看完信,惊坐而起,激动之下,失手打翻高几边的茶盏。
“哐当”一声,茶盏碎裂,热水飞溅而出,打湿他的衣袍。
茶是刚刚煮好的,茶水滚烫,他根本没感觉到,捏着信纸,在房中踱步。
没想到啊,没想到。
武宗居然有血脉存活于世。
可惜,这个先机让杨昌抢去了。 1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