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昆和李不凡因为两匹细布起了争执,都说布是自己的。
为了弄清两匹布的归属,杜书贤将布店的伙计传来问话。
可是从掌柜到伙计,所有人多说自己不记得了。
知道这些人指望不上,杜书贤只能找另外的办法。
于是,接下来双方就布匹的归属问题展开了辩论,双方各执一词。
李不凡不愧是本地的体面人物,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,将如何买布,如何与阿昆起了争执的过程说得严丝合缝。
反观阿昆,却显得有些词穷,只能不停地哭喊:“布就是我买的,是我卖了粮食给孩子做新衣服用的。”
此时就连围观的人都议论说:“李不凡家中富有,怎么会贪图两匹布呢?而阿昆一身寒酸样,可能真的是想讹点银子救急。”
若是只听二人说话,那李不凡的供词足有九成可信,阿昆就显得有些无理取闹了。
可是看着双方的神色,阿昆明显是受了冤屈的表情,而李不凡则显得颇为得意洋洋。
据此,杜书贤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,可是眼下没有实证,案件不能只凭推测来断。
于是杜书贤假意听信了李不凡的说辞,将阿昆训斥一顿:“李不凡堂堂一个乡绅,家里又有的是银子。岂会贪图你区区两匹布?分明就是你攀诬于他!”
阿昆正要说话,杜书贤怒喝道:“若是再敢胡说,打你板子!常玉春,把人带到后堂。”
常玉春把阿昆扯到后堂安置,阿昆没办法,只能蹲坐在地上抹泪。
“你放心吧,此事没这么简单。”常玉春过来安慰:“我跟杜公多年,他可不是这么糊涂的人。如果他要是信了李不凡的话,就该把你直接逐出去,而不会让你待在后堂。”
阿昆抬起红眼:“这么说,我还有希望?”
常玉春微笑点头:“你等着看吧,早晚必还你公道。”
公堂上,杜书贤并没有放李不凡回去,而是与他攀谈道:“我早就听说过你,只是一直没有见过。今日既然来了,就一起喝杯茶吧。”
李不凡听见杜公竟然向自己主动示好,还要一起喝茶,感觉真是受宠若惊,忙连声感谢。
杜书贤此时和李不凡聊起了家常,真像是想要和李不凡深交一样。
李不凡心里不是一般的高兴:“要是真的得到杜公的青眼,那我日后还不得飞黄腾达了?”
杜书贤观察了一会,见李不凡头上插了根银质发簪,做工很是精巧,便说:“我一直就想打一根银发簪,你这根看起来倒是很不错,可否借给我看看?”
李不凡马上取下递了过去,恭敬地送到杜书贤手里。
杜书贤反复观摩把玩着发簪称赞道:“这根的样式做工真是好!这样吧,我借你的用一会,命银匠打个一模一样如何?”
李不凡说:“杜公若是喜欢,就这根簪子送与杜公便是。”
杜书贤却突然正色道:“胡说,我能要你的簪子吗?说好了只是借用,用完必还。”
李不凡不知如何回答,只能唯唯诺诺地说好。
杜书贤拿着银发簪到后堂找到常玉春,让他出去办事。
常玉春笑着对阿昆说:“你看这不就来了嘛,放心吧,早晚有你的公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