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桐岛上本因是流放之地而人烟稀少,此刻却因战乱,有不少百姓来此处避难。
冷僧机领路至一间古朴的民户,屏风半掩,发髻灰白的光海君盘腿席地,似是在里头念经打坐,他的身边还跪着两个亲卫死侍。
早闻李倧反正后,光海君被废流放,不仅丧妻绝嗣,更是瞎了双目,老病缠身。十数年来,若非明朝时时存问,他也不见得有命活到今日。
冷僧机上前与那两个亲卫交谈了片刻,转递而来一只木盒。海兰珠打开一看,盒中整齐密布着几株已脱水风干过的雪莲。
多尔衮问:“可是天山雪莲无误?”
海兰珠捻起花苞反复确认过后,点头道:“确是。”
得到她的回答后,多尔衮倒也满意,对冷僧机道:“替我转告光海君,只要我多尔衮还活着,他要我作保之人就无性命之虞。去济州岛的船,也会一路畅通无阻的。”
冷僧机奉命传话,屋内的李珲听过此言,一言不发地挥笔在纸上写下六个汉字,转由亲卫之手交给多尔衮。随后便拉上了屋门,谢绝来客。
多尔衮不识汉字,握着那卷轴看了看,转问海兰珠道:“这六个字何意?”
海兰珠看着那龙飞凤舞的六个大字,几乎不敢置信此乃出自眼盲人之手。
“这六个字写:国可亡,不可辱。”
海兰珠递回那卷轴,“光海君是在奉劝王爷,见好就收。”
她原以为多尔衮听了次话会恼羞成怒,却怎想他点了点头,若有所思道:“光海君是有大智之人,看来他已经猜到了,此战朝鲜一定会败。”
海兰珠拿到了日思夜想的雪莲,继而问道:“你是为了天山雪莲,才放过的他?”
“我根本不在乎光海君的死活,是朝鲜人自己起了内讧,没有下手。我不过是坐收渔翁之利罢了。至于这天山雪莲”
说到此处,多尔衮突然有些不自在。
“嗯?”海兰珠仍在等他的回答。
多尔衮将目光移向别处,喃喃道:“我本想到南汉山再向皇上邀功的,谁知你却留在了汉阳……”
她若是不在,他寻这雪莲还有什么意义?
多尔衮以为,他言已至此,想必她该是明白他的苦心了才是。谁知海兰珠浑然不得他话中真意,只盯着那木盒道:“王爷既替我寻得了雪莲,我也不是吝啬之人,不妨直说这雪莲的价码是什么?”
看来他大费周章的借花献佛,还不比跟皇上邀功划算。
想到这里,多尔衮一时憋屈得无话可说。
海兰珠见他一声不吭,快步就往船坞走去,遂也没有深想地跟了上去。
的确,无论如何她都拿到了雪莲,多尔衮并没有诓她。可她左思右想,也不知道多尔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。
其一,她不信朝鲜人会轻易的放过光海君;其二,她也不信这是一场纯粹的顺水人情。
“我一直有个问题,百思不得其解。”
登船前,多尔衮突然停步站定在她面前,闷声道:“论资历,当属礼亲王和饶余贝勒为先;论势力,郑亲王和成亲王都不可小觑;论行事做派,武英郡王最是烈性,豫亲王最是放浪形骸。朝中文武百官,可你偏偏把我一人当贼防,到底是为何?”
海兰珠一愣,还未想好答案,多尔衮又自说自话道:“今日在乔桐岛,正如当日在大佛寺。”
“这两者有什么联系?”她听得一头雾水。
“罢了,你也不必答我了。”
多尔衮心生懊恼,明明就要听到她的答案了,他却发觉,其实自己根本不在乎这个答案。
他在乎的,不过是如何才能让她放下对自己的戒备,博得她的欢心罢了。
冷僧机在船上招呼道:“王爷,看这天色多半是要变天了,这海可是说变脸就变脸的,咱们还是赶紧回汉阳得好!”
海兰珠忘了一眼渐渐压来的乌云,不敢耽搁,快步登了船。
因为心中急于要将寻到了雪莲的喜悦带给皇太极,以至于行船的一路都甚是无心风景。
冷僧机倒没有夸大其词,他们的船方离岸,海面上便狂风大作,闷雷作响,不一会儿就刮起雨来,寒冬的雨里夹带着冰片子,每个浪花都有要将船给掀翻的气势。
这晕船的毛病,去双岛时她就落下了,这会儿的风浪更是快要了她的半条命。
海兰珠一手紧紧抓着船沿,一手将木盒藏在怀中,以防被水浸湿。
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,任由旦夕福祸。外头是狂风暴雨,船舱中的海兰珠拉开帷帘,隐约看见对岸有两艘船正在缓缓靠近。
还未定睛看清那船上的旗帜,掌舵船夫便在外头用朝鲜语大喊了一句,冷僧机惊慌失措道:“王爷,是朝鲜人追来了!估摸着是来截船的!”
多尔衮脸色一凛,一跃而出,“何人敢截我的船?”
冷僧机站在甲板上远眺了一眼,“是京畿水使的船,来人……起码有二十个!”
这边的海兰珠强忍着胃中翻涌而上的恶心,推测道:“江华岛已失,李倧被困南汉山,朝鲜水师不会轻举妄动……”
多尔衮见她脸色苍白如纸,额上不知何时起已布满了汗珠,即便虚弱如此,她仍是紧紧握着那木盒不放。
“除非……是因为光海君!”
“不要再说了——”多尔衮从她手中夺下那木盒,将她打横放到在船舱的地榻上,“管他来人是谁,我都一定平安带你回汉阳!”
“王爷……一定要把它带回去……”她指着木盒,气若游丝地嘱托道。
“该死!”
这种时候,她竟还在乎这什么狗屁雪莲多一些?多尔衮扬手就将那木盒一扔,愠怒道:“我要带你回去!其他人的死活,我不在乎!”
“……多尔衮!”
她惊骇不已,多尔衮却俯下身在她额上落下一吻,“我说到做到!”
一阵又一阵的晕眩感袭来,海兰珠这会儿是彻底失去了辩驳的气力,只见多尔衮抽出腰间的佩刀,将船上仅有的两个护卫唤来,“上弓!无论是谁,敢拦本王的路,格杀勿论!”
又一个大浪袭来,几度陷入昏迷的海兰珠醒过神来,船舱外头仍是不绝于耳的刀剑噌呲声,而她的世界只剩下一片混沌。
没有雪莲,她的叶布舒就会永远失去双腿……
回不去汉阳,她就再也见不到皇太极了……
她扒着窗沿干呕着,却什么也吐不出来,下腹一阵痉挛又生生将她给痛昏了过去。行医多年的她意识到,此番身体的异样绝非只是晕船所致。
不知过了多久,雨停了,浪也停了,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。
一位护卫将她从地上搀扶了起来,目光所及处,一个头戴红蓝带战笠的朝鲜人跪在地上,身后多尔衮幽邃的双眸中透着瘆人的杀意。
挥刀下去,鲜血瞬间溅满了帷幔。
海兰珠再度睁开双眼时,多尔衮已气喘吁吁地回到她身边,身上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。
她不知道这场厮杀持续了多久,她甚至不关心他是不是负了伤,只是执着道:“我的雪莲……”
他上一秒还是凶神睥睨的狼,这一秒却是眼梢带笑,笑得她直发憷。多尔衮拍了拍胸脯前藏着的木盒,“你放心,丢不了。”
听到这个答案,她才放下了悬下的心,意识又开始渐渐模糊。
多尔衮赶紧掐上她的人中,身上的血污之气冲入她的口鼻,呛得她愈发恶心。
“你要敢再昏过去,我保证让四阿哥一辈子都下不了床!”
不知为何,他竟然生出了从未有过的惶恐,生怕她会一睡不醒,不惜恶狠狠地吓唬她道:“你知道我做得出来!”
海兰珠被他恼得一口气险些又背过去,若她这会儿有力气,一定先给他一个耳光泄愤!
她愤懑道:“你无耻——”
“你知道就好!”多尔衮往她的嘴里塞了一片参片,“性命攸关,在你眼里,堂堂王爷的命难道不比四阿哥的腿重要?”
没想到这片人参倒还真是救命药,海兰珠冷哼了一声,有气无力道:“王爷平日看着和善,其实是笑里藏刀……区区几个朝鲜人,我根本就不担心……”
“我可以把这当做是褒奖吗?”
多尔衮用衣袍将佩刀上的血迹给拭了干净,收刀入鞘。
“正因如此,我才独独提防你……”
此时,船已近岸。
码头上是整齐列队的正白旗士卒,正随时待发前往南汉山。
多尔衮将已神志不清的海兰珠横抱而起,口中念道:“你口口声声说是为寻药而来,然而怕是想替皇上来监视我的……皇上若知道你有这份苦心,该是会感动吧?”
“那你又打算……到南汉山……如何跟皇上交代……”
还没等到多尔衮的回答,她的视野里只剩下一片氤氲。
****
庚午,南汉山清兵大营,皇太极坐镇军中,质问多铎道:“昨日朕已闻江华岛陷,为何睿亲王还未到南汉山?”
“启禀皇上,睿亲王此行所偕乃朝鲜王亲,李倧之妻子,估摸是怠慢不得,才会拖了行军的进度。”
“可就算过汉阳修整,满打满算今日也该到了,”豪格分析道:“除非睿亲王在路上遇到了什么阻挠。”
多铎当然不知多尔衮出了何事,也有几分担心,遂请命道:“皇上,不如让我带兵去迎睿亲王,也正好探探可还有后路援军的踪迹。”
“那好,你这路去,不得有半点差池——”
然话音未落,营外士兵赶入急报:“启禀皇上,睿亲王已兵至南汉山城下,还请皇上移驾前去——”
皇太极心中狐疑,多尔衮不来御前复命,却一声不吭地直接去了城下,着实是于理不合。
带着这份疑心,皇太极率亲兵移驾阵前。多尔衮忙不迭下马,跪地请罪道:“臣复命来迟,还请皇上降罪。”
战事当头,皇太极当下没有追究,只问:“你可觅得了李倧的妻子?”
多尔衮立即派人将李倧的王妃和王子护至军前。皇太极打量了她们一眼,下令道:“将手铐脚链卸下,他们是朝鲜国的王子、王妃,何时受过这等侮辱?”
随即复遣英俄尔岱传令道:“传朕的口谕,朝鲜国王尔闻,速速来降,则室家可完,社稷可保,朕不食言。今日朕就坐在这南汉城下等着,若他还是敬酒不吃吃罚酒,置百姓社稷于不顾,就休怪朕没有耐心了。”
此谕旨传入城中不久,便传来了一阵骚动,似是城中的守军自己起了内讧。
多尔衮见状,主战道:“皇上,依臣之见,这南汉城旦夕且下,眼下攻城是胜券在握。”
皇太极不为所动,“朕的谕旨说得够清楚了,今日朕做到仁至义尽,也省得他日这群朝鲜人再大做文章。”
豪格轻嗤道:“且不论他李倧乃一国之君,若他见了妻儿为俘也能不为所动,还算是个大丈夫吗?”
多铎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,“与其在这干等,倒不如速战速决以彰我大清八旗威风!”
“既要招降,就要从一而终,如此才有四两拨千斤之效。”
皇太极冷静自若道:“朕敢打赌,今日李倧一定会出城请降乞和。”
天色渐晚,城内的骚动才渐渐平息了下去。果不其然,朝鲜使臣这才出城回禀,李倧同意投降,并已将反清要臣全数拿下。
“上天有好生之德,朝鲜国王有如此明智之决定,朕很是欣慰。”
面对使臣,皇太极突然又改了主意,“不过,朕等了二十八天了,今日也足足在城下等了他一整日。眼下天色已晚,回去告诉你们国王,要降,就亲自来我大清军营请降吧!”
回营途中,多尔衮驾马行在皇太极身侧,皇太极见他仍旧一脸困惑不解,遂道:“多尔衮,区区南汉城,朕可以攻,但你可知朕为何弃攻择降?”
多尔衮摇头,“恕臣愚钝。”
皇太极望着辽阔的疆域,训诲道:“朕有过很多宿敌,深知人皆有弱点,要对症下药。往往他们最在乎的东西,才是他们的克星。如察哈尔汗好酒色,朕便夺其妻;袁崇焕惜功名,朕便要他身败名裂……而朝鲜人信奉儒学,朕在汉阳时,也知道那些两班大臣称朕是‘胡皇’,视我大清乃犬羊夷狄。其人自知武力难敌,所以战败于他们而言并不可耻,而要他们的国王下跪请降,才是真正的耻辱。”
皇太极拍了拍多尔衮的肩,意味深长道:“要赢得一场战役有很多种办法,然杀其民一万,不如诛其人之心。朕的意思,你可听懂了?”
杀其民一万,不如诛其人之心……多尔衮心中默念着这句话,憬然有悟道:“皇上一席话,我受益匪浅。”
****
傍晚时分,李倧按照皇太极的要求,亲自率领王世子及群臣出南汉山城,并脱去王服,改穿青衣,徒步前往三田浦的清军大营。
皇太极端坐在大营点将台上,李倧率众人伏地请罪,向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君臣之礼。
“大清国皇帝万岁——”
皇太极放眼这乌泱泱的臣服众人,慰谕赐坐后,便按照约定归还了李倧的妻子及群臣家属。王妃扑在李倧怀中低泣,几位王子亦是一片呜咽。
“英俄尔岱,你也上前来坐。”
皇太极对此视若无睹,给英俄尔岱赐座后,反倒完全冷落了一旁的李倧,“英俄尔岱,朕记得你上次奉旨来朝鲜王京时,不仅吃了闭门羹,还被一路追杀,可是朕记错了?”
英俄尔岱一听,立刻明白了皇太极是想借今日之际,当着李倧的面为他从前的冷遇一雪前耻。
“皇上抬爱,臣为了两国和事,竭尽心力乃分内之事。”
皇太极冷笑了一声,又对马福塔道:“你替朕问问朝鲜国王,拒见我大清使臣,拒纳朕的亲笔作书,私自关押朕的使臣,口口声声要‘斩虏使,焚虏书,以明大义’,可确有其事?”
马福塔一字一句地将此话转述给了李倧,李倧听罢,唇色发白,连声解释道:“朝鲜两班大臣中,主战亲明之流甚众,我亦是为安抚民心,才不得不如此做。”
“也对,这靠兵变坐上的王位,自然是坐得不稳了。”
面对皇太极冷语冰人,李倧是敢怒不敢言,只得装作若无其事在旁陪衬。反倒是李倧身后一位年少的王子,侧目而视,冷眼扫视着众人。
多尔衮捕捉到了这一道冰冷的目光,饶有兴致地问:“这位难不成便是王世子了?”
那少年正欲张口反驳,李倧便低喝了一声:“凤林大君,不得放肆!”
“殿下——”那少年悻悻地住了口,埋下头去,不再作声。
英俄尔岱见局面颇为窘迫,出面调和道:“皇上,微臣以为,既然朝鲜国王诚心请降,为两邦友好,只要朝鲜肯除明朝的年号,而奉我大清正朔,定时朝贡,则前罪可恕。”
李倧见英俄尔岱如此深明大义,有几分惭愧道:“从前是本王待将军不够周道,为报往来通达之恩,本王愿赠白银二千两给将军作为酬谢,还望将军笑纳。”
英俄尔岱将李倧的答谢之意回禀给了皇太极,皇太极回道:“这白银是朝鲜国王的歉意,英俄尔岱,你可自行决断。”
一旁的马福塔也劝道:“英俄尔岱,你就收下吧,咱们前头在朝鲜受得罪还少嘛……”
“臣跟随皇上征战已有二十余年,皇上一向厚待旗下士卒,我又岂会缺这点儿钱财?”
英俄尔岱却断然拒绝了李倧的好意,坚持道:“此白银我若是收了,也该交由皇上定夺。”
李倧见英俄尔岱不肯收,于是又想赠黄金给皇太极,以示友好。
其臣属抬上来满满四个大箱的黄金,皇太极见后却哄然大笑,“朕想要的东西,向来只喜欢自己获得,不喜欢别人赠予。不过除了金银,朕还真有个东西非向国王讨要不可。”
李倧恭谨道:“皇帝请讲。”
“朕要国王将‘亲明反清派’的要臣,如数交由其我清国惩处。”
李倧额冒虚汗,明知故问道:“这要臣……不知皇帝所言都是何人?”
皇太极心里早已有数,使一个眼色,“马福塔,告诉他。”
马福塔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:“弘文馆校理尹集、修撰吴达济及台谏官洪翼汉。”
听到这三人的名字,陈列在后的王世子和凤林大君早已双手攥拳,咬牙切齿了。
李倧的脸色早就青一阵白一阵了,却也不得不低头答:“还请皇帝放心,待本王回宫后,定将这三人缚献给皇帝处置。”
“既然如此,马福塔、英俄尔岱,就由你二人即刻护送国王回城。”
皇太极巍巍起身,居高临下道:“至于这黄金,朕抬不动,还请国王拿回宫去。”
乔桐岛上本因是流放之地而人烟稀少,此刻却因战乱,有不少百姓来此处避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