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大人此言差矣!臣以为禁军战力并不足以对抗外面那些刁民。此处为天下中心,万一有个好歹你我都承受不起,应当还加上各位大臣府上的家丁配合禁军!”本来已经有些任命的翁同龢这时不得不站出来。他已经是三朝老臣,当过两个皇帝的老师,尽管是一个臣子,但他早就和皇家融为一体。他看得很清楚,一旦这些大臣们得了势,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向皇家下手,那最先动手的对象就是他们这些尽心辅佐皇室的大臣。这也是杀鸡给猴看,好让皇室知道厉害千万别有不该有的想法。
虽然现在的皇帝有些烂泥扶不上墙,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?身为帝师,除了教授知识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充当陛下最后一道挡箭牌,想必自己死后皇室应当会善待自己的族人吧!再说了,他就是要让这些大臣们知道,要么大家一起出力,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,但是指望着皇家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,这世上就没有只占便宜不付出的美事。
当翁同龢站出来发言以后,养心殿内就陷入了寂静当中。能够站在这里的就没有一个蠢货,慈禧看了一眼翁同龢没有做任何表态。这在她的意料之中,帝师的身份已经将他和皇家绑在了一起,他没得选择!以刚毅为首的大臣们也在权衡,在这个时代的大臣们家中都养着一些家丁,这些家丁可不同于那些伺候主子的奴才。他们平日里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训练,他们这些人可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保卫府中的关键武装力量,其中的一些大臣祖上就是旗主府上的家丁,只是后来在入关之中立了功劳能够独立出来。可以这么说,这些家丁的武力值不逊色于朝廷之中的任何一支军队,甚至在后勤和训练上还要好于朝廷。大臣们之所以保持沉默就是在盘算值不值得,在政客的眼中就没有舍不得一说,要知道这些人尽管是武装家丁,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群奴才而已。
一边是为与士大夫共天下一边是要派出自己家的武装家丁,这些家丁也许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结局。最终还是利益占据了上风,刚毅一咬牙一跺脚“翁部堂说的是,臣派50名家丁助战”。
原文.来>自于塔。读小.说..ap>~p。,更多>免@费好书请下@
-^
随着刚毅一带头,这些大臣们也是附和起来。这个出10个那个出30个,没多久就凑齐了数百名家丁。慈禧坐在龙椅上满是欣慰,人数不重要重要的这些人拿出了家底,能够最大限度的消灭这些士大夫的力量是慈禧所希望看见的。m
就在养心殿里大臣和慈禧正卖力表演“君臣同心”的戏码时,最为着急的就是一直在装聋作哑的光绪了。不要以为他还在为珍妃的死而感到伤神,他着急是因为有着被忽略的感觉。人就是这样,可以争吵或者干架但就是不能被忽略,因为一旦被人群边缘化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没有了利用价值,做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,如果被忽略那意味着什么就不必多说了....
就在光绪这样想的时候,在“首相”梦中一直不可自拔的康有为也是在思考,只是两人的思考的方向不同罢了。经过诸位大臣们卖力的表演,未来的“首相”先生感觉这这戏码不对啊,怎么一下子养心殿内的人就如此和睦了呢?正巧他悄悄的转过头观察四周的时候正好对上了光绪那焦急的眼神,这眼神一对康有为那高超的智商重新上线,你们一个个的又是家丁又是禁军的基本上将蛋糕给吃完了,但是我也不差,甚至比你们更加强大,要知道我身后站的可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吉利以及亚细亚新贵东洋。
顾不得其他了,如果再不发出自己的声音,这场利益的蛋糕分配只怕就没有自己的份了。康有为有了利益做为支撑点再也没有了刚刚的猥琐样,壮起胆子磕了个响头大声说道“臣以为刚刚诸位大臣说的都在理,但古语有云:为将者,未虑胜先虑败,故可百战不殆。如只出禁军和大臣们的家丁的话恐力有不逮,臣以为当请驻我国大使馆的亲卫队助阵。放眼天下,洋人之卫队乃为强军也,有此军助阵万事皆可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