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河刘”的代表作像有高身儿和尚头、矮身儿和尚头、咂嘴棒子、牙口葫芦等等,倍受后人推崇,其身价也已超过丰泽园的官模子。
但是,“三河刘”葫芦在当时就一件难求,到了清末民初时期,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起的“玩意儿”了。
所以这物件和人一样,还是要立足于真正中用的本事上,光是中看不中用终究落了下乘。
看喻博有一搭没一搭的,常闲还没答话,郑芒就急匆匆的问道:“喻哥,那这玩意还真值十万块?”
“十万块肯定是值的……”
喻博沉吟了一下,叹道:“三河刘的物件儿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是难得一寻,玩杂项的藏家,尤其是那些个喜欢玩蝈蝈的,可是做梦都想有个三河刘的葫芦啊,尤其是这个是火绘云龙葫芦,还是三河刘中的精品,常兄弟你的运气实在是不赖。”
说话间还弹了两下葫芦,喜爱之情溢于言表。显然,这位就是在自己说自己。
常闲笑了笑,没接口,他知道自己这时候说什么别人都会认为他在矫情,干脆是百言不如一默。
“喻老板说的不错。这些年不少人口袋里有了闲钱了,就寻思找乐。除了养花种草以外,在隆冬时候还能传出蝈蝈的叫声,这也不失为一乐趣,现在冬天里养蝈蝈的人,要比夏天还多。”
一旁的郭宝昌接着喻博的话说道:“谁能把夏秋的蝈蝈养到春节,谁就是“大玩家”,所以蝈蝈葫芦的价格也是一路走高,但是像三河刘的精品,那是有价无市啊。”
他言语间也毫不掩饰脸上的羡慕神色,对于他们这样的藏家而言,东西的价格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有的物件过于稀少,很多时候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。
其实喻郭二人没有说到的是,随着玩蝈蝈的人群的增大,蝈蝈的人工养殖已经兴盛到成为一个产业,京津地区和周边的许多家庭里养蝈蝈也成了一景。
而有年头的精品蝈蝈葫芦自然是水涨船高了,过不了三五年,就这么一件“三河刘”火绘云龙葫芦,三五十万都打不住。
……
“嘿,我说两位老板,这说了半天了,这东西到底值多少钱啊?”
郑大记者在一旁竖起耳朵听了半天,还是没弄清这个葫芦的价格,不由开口问道。
“嘿!我该怎么说你呢!”
德叔闻言气呼呼的说道:“你个小丫头就关心价格,要知道,这东西有年头没出现过了,我还是在十年前才见过一个,你有钱都买不到。”
这老头矫情是有些矫情,但对古玩是真的热爱。
看到郑芒仍然一脸迷糊的样子,牟端明呵呵一笑,解释道:“按照现如今市场上的行情,三河刘的葫芦就是十万上下,不过这玩意儿一向少见,现在玩蝈蝈的人多了,价格还在往上涨,再过几年就不好说了。”
他耐心的说道:“钱是不多,我们搁谁都不会把这点钱放在眼里,但是市场上的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古玩的价值的,如果真遇到有喜欢这物件的,出个十几万买下来也是正常,俗话说的千金难买我喜欢,就是这个道理了。”
旁边几位位老板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着头,收藏古玩的,有奔着投资赚钱去的,也有是真爱古董物件的。
甚至还有很多老板,本来是为了投资而收藏,没想到不知不觉深陷其中,成了真正的收藏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