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军已经在彭城中安顿下来。全旭离开时,将原先筹集的粮草全部留在了彭城。楚军士卒才能吃饱饭。
全旭派遣给韩信的使者叫做子渔。取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之意,却不知道是不是真名。韩信想,这更像是全旭给自己的暗示。
是否留在彭城,全凭自己的意愿。
韩信知道,全旭是希望自己留在彭城,帮助他的主子刘信抵挡刘邦的军队的。
这一点在两天后得到了确认。全旭再次派遣了另外的使者来,向韩信声称:如果楚军乐意待在彭城不走,昌邑与睢阳会提供更多的支持。
刘信所在的睢阳城方向也有使者来,传达了与全旭一般的意思。只是语句更加委婉含蓄。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了。刘信有意趁此时机与自己的叔父进行决裂。
韩信却并不打算如刘信的意。送走了睢阳的使者后,韩信立即下达军令,全军士卒每日携带三日粮,离开彭城。
楚军要离开彭城,动作自然不小。自然也惊动了已经移军下邳的刘邦。刘邦大喜。
楚军离开了营地,且只有一二万众,士卒皆有归乡之心。周勃、樊哙众将纷纷向刘邦请命,要在城外摆开阵势,与韩信一战。
对于是否与韩信决战,刘邦心中也十分犹豫。
若是能率军击破韩信,则刘邦的声望又上涨到一个新的高度。而且韩信只有两万人,自己这方诸侯联军在一起,已经不下十万。以十万对韩信两万,赢面很大。
即便如此,刘邦打赢的信心仍是不足的。毕竟,韩信可是连自己那侄儿都推崇的人物。一路平推河北,虽然都是顺风仗,却也是人家的本事不是。
睢阳之战,更是说不上谁输谁赢。若是以十万军对阵韩信两万军输掉的话,声望怕是也会一跌再跌,怕是再也无法压制自己那侄儿的野心了。
战与不战,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。
刘邦将这个问题交给群臣商量。
群臣中有言可战的,也有言不可战的,议论纷纷,与刘邦之前考虑的并无多大区别。刘邦发现最后仍是需要自己来下决断,不免有些愤怒,待发作时,张良上前道:“陛下,若是能够收拾楚人之心,韩信不足虑。”
刘邦闻之面色稍霁,毕竟是面对张子房,语气也十分温柔:“子房有什么主意,但请说来与朕听。”
张良沉吟了一下,斟酌好了语句道:“陛下,楚军士卒南返,人人有归家之意。之所以效命韩信帐中,不过是因为畏惧陛下刑罚诛戮,不得已而归家罢了。”
刘邦当下道:“朕可以下诏免除这些人的罪!”
张良却仍旧摇头道:“楚人先跟随项羽与陛下东西抗衡,此次又跟随韩信背叛陛下,三番两次背叛,又岂肯相信陛下的诏书?他们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,来保证他们的安全。不如封刘信为楚王,保南疆永宁!”
刘邦脸色顿时难看起来,张良的话语却依旧紧追不舍:“若不是刘信为楚王,楚人怕是不愿意降汉的。请陛下思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