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吞噬良田的消息传来,整个朝野震惊了,百里瑾华又有事情要头疼了。
早朝上,气氛十分的凝重。
百里瑾华沉声问道:“诸位爱卿,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,南方金陵发了洪水,数百亩良田付诸东流,诸位爱卿,这件事情要如何处理啊?”
群臣都沉默不语,其实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,一直以来,南方金陵就多暴雨,容易发生洪水。于是在原地建立起了大型的水利工程,能够储存一部分的水流,降低洪水发生的可能性。
水利工程建立之后,要经常评估水利工程的坚固程度,要是建筑有些松动,或是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,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加固工程。
在三年前,发现了水利工程的不足,朝廷准备加固水利工程,工部甚至将方案都拿了出来,可是当时的户部尚书说国库空虚,没有大量的资金能够支持这么大型的水利工程,最终只好作罢。
后来清扫高丞相的势力的时候,发现那个户部尚书是高宏文的人,国库里的钱财有一部分被户部尚书用来孝敬高宏文了,户部尚书不想开国库,怕别人察觉到,就声称没有那么多的资金。
这些事情被百里浩知道的时候,百里浩都气炸了,想要就这个罪名处置了高宏文,但是当呢个尚书指认高宏文的时候,高宏文说自己没有收过尚书的钱,说这是诬陷,并且在之后的搜查中没有发现丞相府里有大量的资金。
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,但是当时这件事情可是闹得满城风雨,人尽皆知,有点眼力劲的,都知道是高宏文拿了这比钱。
百里瑾华知道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,也并不想将话题引到这上面来。看着下面的人都不说话,百里瑾华又问道:“都哑巴了,啊——不说话!哀家问你们有没有这件事情怎么解决!”
百官们看着百里瑾华问了两次,知道现在再不开口怕是会引起百里瑾华的怒火,做足了心理准备,说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李博远看着这阵势,知道需要有一个人开一个头,就充当了这个开头。
“皇上,太后,微臣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赈灾,未定住百姓的情绪,不能让百姓吃不上饭,那样的话恐生民变啊!”李博远走出来,说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百里瑾华听了这话,心情有些平静了,百里瑾华垂帘听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现在她充分理解了百里浩为什么会透支自己的生命了,因为这个朝廷已经被以前的岁月蚕食的不成样子了。
南冥国一直以来选拔官员都是让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举荐,被举荐之人就可以入朝为官了,这样的店制度导致了大家只要巴结讨好那些德高望重之人,让其举荐自己就好了,因此,这些官员大多是走旁门左道,有真才实学的要么是没有钱财去巴结讨好,要么是被那些人排挤,被迫害,被诬陷......
现在在朝中为官的人大部分都是精明之人,有学识有见解的很少很少。这些官员只会和你耍心眼,将事情推卸来推卸去的,真正办事情的人太少了。由此可见百里浩当初是多么的耗费心血啊!一群人只和你斗心眼,不帮你做事情,那些事情还要你去想方设法地去解决......
百里瑾华现在是知道为什么百里浩那样看中父亲了,因为父亲属于这朝中为数不多的有才华,能解决问题的人。李博远的官位是最高的,仅在高丞相之下。
李博远的这句话给了官员一些方向,于是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。
“是啊,要尽快赈灾啊!”
“这国库里的银子够吗?有没有能力去赈灾啊?”
“这民变可不是闹着玩的,我边境一直承受这北辰国的骚扰,这怎么能在引起民变呢?!”
......
这你一言我一句的,让百里瑾华的头都疼了,百里瑾华觉得这就是全国最聒噪的菜市场,说了半天了,实质性的话语没有一句,百里瑾华也是十分的佩服他们。
百里瑾华实在是听不下去了:“够了!!!赈灾是肯定的,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怎么赈灾,谁来负责赈灾等问题!”
百里瑾华怒吼之后全场鸦雀无声。百里瑾华难受的按了按太阳穴,和这些官员们打交道,自己的脾气都见长了。
百里瑾华深吸一口气,将胸腔里的愤懑全部都压了下去,咬牙切齿地说道:“哀家现在要知道赈灾国库里是否有足够的资金?诸位大臣有哪位敢于担此赈灾重任?朝廷赈灾下去之后,这些粮食经济补贴是否能到百姓手中?不被沿途的官员们克扣?这些问题有哪位大臣能够回答哀家的?”
户部尚书听了百里瑾华的第一个疑问,就立马站出来跪下对着百里瑾华说道:“回太后娘娘,国库里能够支出这一笔赈灾粮款。但也仅限一笔。若是这笔赈灾粮款动用的资金过于多的话,会影响到边境的军饷。请太后娘娘三思。”
百里瑾华听了这话,觉得事情总算是走上正轨了。她听了户部尚书的话,明白了户部尚书话里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