赈灾事情总算是过去了,虽然有些遗憾三人没有因此而进入早朝,但是三人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得到了官位,日后入朝为官是迟早的事情。现在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历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。
百里瑾华没有将自己的心思过多的放在这件事情上,觉得就已经是这样了,这件事情应该不会再兴起波澜了。
可是事与愿违,朝廷赈灾,百里瑾华时时关注,日日关心,自然是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这件事情上。李博远和长孙鸿也是出了大力气的。这件事情本来就十分的重要,关乎着百姓的存亡,关乎着朝廷的稳定。三人自然是倾尽全力。
人的精力本就是有限的,当二人将精力放在赈灾的行动上,那势必会疏忽一些朝廷内的事情。而这个疏忽给高宏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高宏文趁机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,而这一次高宏文选择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,或者是将明面上的势力蛰伏起来。
一部分官员暗中归顺了高宏文,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,甚至有些还和高宏文对抗,造成假象。
这一次的朝廷赈灾高城乡没有出丝毫的帮助,反而趁着这个机会加大了自己势力的扩张,甚至是瞒天过海的扩张。这一点,百里瑾华,李博远和长孙鸿三人都是没有想到的。而这一点恰恰为以后事情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。
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,很多事情都是从小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。高丞相手里本就有一股暗中的力量,现在又收服了着许多朝廷的官员,他的势力已经在一天一天的死灰复燃,已经在一天一天的日益强大,可是这一点百里瑾华,李博远和长孙鸿三人通通都不知晓。
现在只能期盼着三人早日察觉这其中的隐患,不然,后果恐怕不堪设想。
这一方面李博远是最敏感的,因为他和高丞相已经争斗了这么多年了,对于高层向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。等到李博远静下心来,就发觉了朝堂隐隐的有些不对劲。
可是这个不对劲很细小,很微妙,甚至连李博远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是凭感觉。察觉到了这朝廷的暗处的汹涌。
李博远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,第一时间去御书房找了百里瑾华,告诉了百里瑾华自己的发现。
李博远有些焦急地说道:“太后,这朝堂上有些不对劲啊!”
百里瑾华听着这话惊奇极了,她疑惑地问道:“父亲,何出此言呢?”
李博远也不确定,迷茫地说道:“我是觉得我们三人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赈灾的上面,对朝廷的掌控有些减小呀!而且我觉得官员们对你任命那三人心里还是有芥蒂的,而且那三人还是我和张孙鸿门下之人。可能对于我们百官内心是怨怼的。”
百里瑾华听到这话就重视起来了。“难道高丞相会趁着这个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,准备来一次反扑吗?”百里瑾华怀疑地说道。
可是百里瑾华转念一想又觉得有所不对劲:“可是这朝廷上没有哪些人站在了丞相那边呀!”
李博远听着这话也反应了过来,恍然大悟地说道:“这正是它不同寻常的地方呀!一个丞相手底下却没有几个追随者,太后您觉得这正常吗?甚至连以前帮着高层向说话的那几个人,最近也老实了许多!!!”
百里瑾华听着这话也觉得十分诡异,是啊,一个堂堂的丞相怎么会没有人追随呢?以前那些追随他的人现在也渐渐沉默了,是发生了什么吗?还是说高丞相暗中在谋划些什么?
百里瑾华左想想右想想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,于是无可奈何地说道:“这件事情哀家知道了,哀家会私下调查高丞相的,会注意高丞相最近的行动的。朝廷上的事情还需要父亲您多费费心了。女儿毕竟年轻气盛,也没那么多经验,一切就要靠父亲您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