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皇帝诏令卢象升会合宣府、大同、山西的总兵官杨国柱、王朴、虎大威保护京城;卢象升当时正遭遇丧父之痛,他曾经向皇上上疏让他按照儒家的传统礼仪,在故乡为老父守丧三年,却被崇祯皇帝派出的使者告知:如果是天下太平的时侯,天子可以让你立刻回去守丧;现在国家正是危难之时,为了大明王朝,你现在不能回去敬孝。(万历朝时的首辅张居正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,朝堂上把这叫做“夺情起复”。但类似于卢象升的此种情况,在当时的朝堂不只他一个,还有杨嗣昌、陈新甲两个,本应该敬孝的人却出任兵部高官,也许是前世崇祯皇帝即将亡国的征兆。)
当时崇祯皇帝宠信杨嗣昌和高起潜,他们本身倾向于与建虏和谈,崇祯皇帝在与卢象升谈话时,也露出这种倾向;而卢象升却认为现在建虏已经兵临城下,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,所谓的和谈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,如果自己先示弱的话,建虏就会掌控主动权,既使真的要和谈,也要先把建虏打痛,让他们不敢轻视大明的军事势力,才能和谈成功。
卢象升又举了北宋和辽国签订的”澶(chán)渊之盟“的例子,当时辽军虽然攻占了宋朝一些州郡,自身伤亡也很惨重,辽国先锋大将萧挞凛更在阵前被宋军用神臂弩给射杀,辽军士气十分低落;而反观宋朝方面,宋真宗御驾亲征,各路勤王大军云集之下,摆出决战之势,辽国肖太后见占不到便宜,迫于无奈之下才签订了和约。
辽国和北宋的和约签定后,宋、辽边疆和平了一百多年,然而在宋徽宗执政期间,一向平稳的边疆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变,原本只是辽国一个附庸的金国,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,从白山黑水中迅速崛起,屡次挫败辽国大军,竟然颇有“秋风扫落叶”般攻灭辽国的气势。
宋朝开国时期,宋太祖、宋太宗为了得到五代十国时期失去的燕云十六州,曾经几次亲自上阵与辽国展开争夺战,然而最后都无功而返,此后宋朝的历代皇帝虽然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,然而他们都没能做到;宋徽宗如果能收复燕、云,这可以完成超越宋太祖、宋太宗的功业,面对这个巨大的诱惑,宋徽宗决定背弃了与辽国的各约,与金国联盟灭辽。
宋、金两国按照约定,由宋朝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,然而宋国精锐部队竟连辽国的残存部队都打不过,最后还苦苦哀求金国出兵相助,才能得到燕云十六州,金国充分认识到宋朝的虚弱本质后,违反和约向宋朝发动猛烈的进攻,很快金军就攻到宋朝的首都--汴梁城下。
宋徽宗、宋钦宗面对金兵围城,为了满足金人的欲望,不惜将汴梁城“刮地三尺”,送了大量金银财宝、人口给金人,金人得到财物后,仍然将宋徽宗、宋钦宗两位皇帝及宗室、皇后、妃子一干人等全部掠走,此件事就是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“靖康之耻!”
北宋灭亡后,宋高宗赵构继位,他任用以岳飞为代表的中兴四将,岳飞、韩世忠等人屡挫金军的攻势,使得宋、金两国之间的实力趋于平衡,才为后来达成和议创造了条件。
如今大明王朝面临的形势又有所不同,建虏攻破了六、七十个城池,掠夺了大量人口、财物,甚至公然悬挂“明朝诸官莫送”这样的旗帜,正是贼氛嚣张的时侯,建虏如同当年的金人,欲望有如无底洞,怎么可能满足得了!所以卢象升在面见崇祯皇帝时坚定的主战,反对在此时议和。
崇祯皇帝被卢象升的忠义之心所打动,一度有所动摇,还赏赐给他许多军饷、御马,但在是否与建虏作战这件事上,崇祯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,只让卢象升和杨嗣昌、高起潜共同商议。
卢象升驻扎在北京城外的昌平,当听说高起潜来军营的时侯,卢象升热情地向高起潜介绍了崇祯皇帝御赐的军饷、御马,慷慨激昂地说道:“学生蒙受皇上如此厚恩,只有摧锋陷阵、出生入死,方能回报天子!”
高起潜素闻卢象升爱马,这次就带来了五明骥等十匹爱马随军,崇祯皇帝又御赐了一批宝马给卢象升,高起潜这个太监,素来贪得无厌,他此次是乘着商议军机的机会,想从卢象升营中捞走几匹宝马,对于卢象升的话,高起潜只是沉默没有作声。
卢象升这一番赤诚的话语,却只换来高起潜的冷漠,卢象升心里不免有些反感,然而崇祯皇帝既然让他多和高起潜商量军机,卢象升也只能克制往心中的不满,继续说道:“学生有一个计谋,愿与高公共同商议!”
高起潜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问道:“老公祖(明朝时对地方长官的尊敬)有何妙计啊?”
卢象升本来已经遣散了左右,然而他此刻仍四处打量了下,见左右无人,他才低声道:”学生听闻建虏此次入关,进军极为顺利,掠取丁口,金银财宝无数,他们气势正盛,必然不会想到我们敢于主动进攻,我们就逞他们没有防备的机会,于明日晚间尽起军马,‘人衔枚、马裹蹄’,我与高公兵分两路进袭敌营,打建虏一个‘措手不及’,挫一挫建虏的凶焰。“
虽然卢象升的这个奇袭计划周详,可操作性也很高,然而高起潜信奉的是“明哲保身”的哲学,他这个人一向视建虏如虎,避之犹恐不及,那里敢主动跟他们作战,他淡淡地说道:”建虏如今气势正盛,我们还是避其锋芒为上。“
卢象升几次三番被高起潜奚落,心中怒火越来越盛,然而,他深知此时不能与高起潜翻脸,否则会影响到与建虏作战的大局,他按耐往性子道:”正是因为敌军气势正盛,我们才采取夜晚奇袭的特种作战啊!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