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几人均是一惊,真有如此孩童?那真的堪称是神童也不为过。
孟老又继续道:“这姜家的孩子确实聪明伶俐,就拿姜家的长子姜子苏来吧!为人虽然不是那种绝顶聪明之人,但只送了一年的镇学,去年童试时,居然就能轻松考了个童生。虽然这与他的努力脱不开干系,但进镇学时,孙还是个目不识丁的孩子。”
“不过,要这姜家两个儿子在镇学,老臣更看好的一个。那孩子聪明伶俐,学什么都快。最重要的是,他身边有一个很好的夫子,就是他的姐姐。那女娃是个比老臣见过所有女子都有才华的一个女娃。大的一个,依老臣看,志不在官场,可能也就考个秀才或者举人的就要休学了。”孟老不愧是个老人了,也算是个人精。见多识广的他,从言语间,竟然看出来了姜子苏的志向。
“至于其他的,老臣知道的,恐怕还没连大人以及洛将军知道的多。”孟老把他的话完,转身端起自己身旁的茶泯了一口。
确实,他所知道的,也就几乎围绕在姜子苏兄弟两身上。至于其他的,他一个一心向学之人,也无心过问。至于丫丫的事情,也是无意间在几个学子哪儿听来的。
皇帝听完,有些犯难了。把目光看向洛将军。在坐的,恐怕对姜家比较熟悉的,也就是这个洛将军了。
听他那儿子还送了人家姑娘一千亩地,这等交情且是一般?
“大将军,你来吧!”皇帝直接把目光看向了正悠哉喝着茶的洛炎。
洛将军见躲不过,只得站起身,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了出来。
最后,皇帝决定,要给姜家一个能保证姜家安全的位置。既然大月国有这样的人才,不用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苗子。
“德子,理旨!”皇帝吩咐了一声,德公公立马上前研磨等着皇帝书写。
京城这边怎么样,姜瑜儿不知道。她只是在忙着新房子的事情。过了春节,再过一个月左右,冬麦能收上来了。新屋这边除了门窗,什么都没弄。这几,她让工匠们去河里捞了些细沙回来,准备铺地砖用。
这个时代没有碎石机,也就只能去河里掏泥。
这样的成本,姜瑜儿算过了,很大。但越稀有的东西,就越值钱不是。
元宵节后,姜瑜儿家的新屋这边也整理得差不多了。姜瑜儿让哥哥去请人算个好日子,准备着要搬新家。
哥哥回来告诉姜瑜儿,二月初十是个好日子,宜嫁娶,宜迁移。
二叔二婶姜瑜儿去年多灾多难的,今年就把搬新家办得热闹些,这样也算冲冲喜,沾点好运。
姜子苏也觉得,去年妹妹一年到头的霉运缠身,去去霉运也好。
阮婶则是去了镇上,买了一块大红布,回来直接给姜瑜儿缝了一件大红色的衣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