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陈大人,这件事你怎么看?”姜瑜儿把眸光看向了一旁的陈大人。
陈大人起身,朝姜瑜儿行了个礼。以前如果有人说,姜瑜儿多大能耐,他表面虽然很是恭敬,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了,一个女人,不在家相夫教子,跑出来瞎搅和,所以对于姜瑜儿的事情,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看法。
可这次,他对姜瑜儿已经信服得五体投地,要有人还有他之前的想法,他也已经会为姜瑜儿证明,与人力争。
“郡主,这件事,是下官疏忽了。也是因为长期旱涝的原因,这几天降雨,让我们看到了希望,却忘记了防洪一事。不过刚才听张管事这么一说,下官有一个提议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他现在佩服姜瑜儿的先见之明,也佩服姜瑜儿底下人的行动力能。
这还没有出现洪灾,就已经做好了预防措施。
“请讲。”一听对方有想法,她很愿意听取。
有些东西,自己没有想到的,别人可能就想到了。人无完人,也不可能事事都能面面俱到。
都说同样一件事,百人有百种方法去处理,最后的结果,大相径庭。只是过程不一样而已。
也有一种说法,取其之长,补己之短。
所以,只要是别人的意见,她都会先听取。
“下官认为,这件事必须上报给皇上。不过在上报给皇上的同时,咱们也得为百姓准备好粮食,至少要让他们渡过这一关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一屋子的人差点没翻白眼,这些谁不知道。但看他的样子,应该还有下文。
“粮食何处来?”姜瑜儿直接开口道。
她也知道先解决百姓温饱问题,但这雨下成这个样子,从其他地方运送粮食过来就是一件很大的难事。
听姜瑜儿这么一问,陈大人就知道,她现在也在担心粮食的问题。
开口道:“都说饿死长工肥地主。郡主难道没有发现,这易西城,前来粥棚领粥的,都是百姓。据下官调查了一下,这易西城本物产丰富,一亩不说产十石米,但少说也有五六石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里这么多土地,产出来这么多粮食都去了哪里?”
“怎么说也不应该百姓手里一点屯粮都没有,所以,下官调查了一下,这易西城,有不少大地主,他们手里有不少土地,全租给了百姓。收租四层,落在百姓手里的粮食也就只有六层左右的样子。所以,下官认为,这些地主手里,应该有粮。”
“只是,下官一时间也没能想出来,要怎么样才能从这些地主手里,掏出粮食来。还请郡主给个提议!”陈大人说完,恭恭敬敬给姜瑜儿行了一礼。
他潜意识里认为,这件事,姜瑜儿能办到。
姜瑜儿一听,也不得不佩服。都说人多力量大,她之前一直想着从其他地方调粮过来,要说粮食最多的,整个大月国,恐怕也就只有她们姜家粮食最多了。
却怎么都没有想到要从当地把粮食的问题给解决了。
“陈大人可有依据,证明这些地主手里有粮食?”只要有粮食,铁公鸡地主,也得把毛给她扒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