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国使者回去后,向燕王汇报了赵王的意思。
燕王心道:中原这些国家,怎么都这么怕死,一个赵国有45万兵力,就出个15万,赢了他们捞好处,输了他们也没有多大损失。
于是,燕王招来大臣商量,问道:“现在赵王答应出兵15万,配合我们攻打齐国,众爱卿认为是否该打?”
大部分大臣都说:“齐国实力强大,拥兵近60万,我们全国的兵力才40万,加上燕国的15万,也就55万,没有多大胜算。”
有几个好战分子说:“我们燕国,处在东北角,只和赵、齐两国接壤,要想向中原发展,就必须先要踏过这两国,除非我们只想守住现在这点地盘。”
燕王说:“我们和赵国一起攻打齐国,不会有后顾之忧,没有人会来偷袭我们后方。齐国可能还有点担心,怕聂政他们从南面偷袭,所以会分兵防守,这仗应该有很大把握打赢。”
然而双方还是继续争执,燕王说:“过两天再议,大家都退下去吧。”
过了十多天,西周国军营,燕国使者又来求见。
聂政问道:“燕使这次过来,是燕国和赵国要联合进攻齐国了吗?”
燕国使者答道:“是的,我们燕王请求聂将军同时发兵,从南面攻打齐国。”
聂政说:“好,这次由我亲自带兵10万,3天后出发,先到达齐国边境。我们在曲阜城还有2万兵力,等你们燕赵联军进攻齐国的同时,我们12万人马同时从南面进攻。燕使可以在西周国住几天,等我们军队出发后,你再回国禀报燕王。”
燕国使者喜道:“这样最好,我就等聂将军出征后,再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王。”
三天后,姬少杰和聂政果然带领10万人马出发了。西周国留下曹岁,带领8万人防守。
燕国使者看到聂政带兵出发后,赶紧回国汇报了。
燕王听后大喜,心想:聂政就算不进攻,只要拖住齐国部分兵力,这仗也就好打多了。
进攻时间一到,燕国出动了35万兵力,加上赵军15万,两国一起出动了50万人马,从齐国北面进攻。
姬少杰和聂政这边,出动7万人马从曲阜方向攻打宋国;而姬诗、姬冉、管虎他们,带领7万人马从郑城方向攻打宋国。两路14万人马对宋国进行夹击。
聂政答应燕国一起攻击齐国的事,本来就是个幌子,是为了让燕赵两国放心的去打齐国。聂政大军经过郑城时,就让姬冉、姬诗、管虎他们带领5万人留了下来。等时间一到,就两边同时攻打宋国,根本不去管齐国的事。
但宋王非常见机行事,姬少杰这边才对宋国发起攻击,宋王就派人向聂政求和,并愿意向周朝称臣。宋王怕聂政不答应,同时也派了人去周朝,向周王求和称臣。并且声势弄得特别大,想让其他国家都知道,宋国在向周朝求和称臣。
另外,宋王也派了人去齐国求援。
宋国使者见到聂政后,说道:“聂将军,我王特派我来求和,并愿意向周朝称臣。我王为了表示诚意,已经派人去周朝,并昭告全国,宋国从此向周朝称臣。”
姬少杰让聂政答应了,宋国使者走后,聂政问:“大哥,宋王的速度也太快了,我们才刚开始打,他们就求和称臣了。”
姬少杰无奈的说:“这有什么办法,宋王还把求和称臣的事弄得天下皆知。继续打吧,别的国家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,以后和我们打的时候,就只会死守,不会求和了。”
聂政道:“这么好的一个机会,就这样放过了,也太可惜了。”
姬少杰道:“也只能怪我们实力不够强大,不然也不用管这么多,更不用讲什么信誉了。不过,我们现在也不退兵,等段时间,看情况再作决定。”
几天后,宋王派到齐国的使者回来说:齐国现在被燕、赵两国50万大军联合攻击,自己也应付不过来,不可能有精力来管宋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