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,陛下。”还能有什么办法,众人只能拱手应命。
“好了,军部事宜暂且到此,吏部尚书可有事情启奏?”
韩信让曹操等人退下,然后看向荀彧问道。
见此,荀彧出列道:“启奏陛下,臣有一事相提。”
“荀尚书,何事启奏,尽管道来”韩信抬手示意。
荀彧拱手一礼道:“启奏陛下,我大乾扩张太速,后备官员严重短缺,如今好多地方暂无长官,长此以往,地方必为各地豪绅把持,臣请陛下尽量安排官员就位。”
对于这个问题,韩信也颇感棘手,这古代,认字的人少,有文化的人更少,而能处理一地内政的人才更加不用说缺少了。
而他又规定大乾的官员必须下到村镇,这样一来更加需要能识文断字,处理内政事宜的官员了。
“看来,真的需要出绝招了。”韩信暗自在心中嘀咕道。
他所想的绝招就是科举制度,本来韩信还想等文字、知识普及率再高一点再提出科举制度的,现在被逼无法只能提前了。
历史上说科举制度有弊有利,有利之处是他打破了门阀世家对权利的垄断,不过弊端就是随着时间的过去,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,而国家官员的位置又只有固定的这么多。
在宋朝朝,这点弊端就呈现了极大的害处,官员太多,国家都有点负担不起了。
不过,韩信暂时来说不担心这个弊端,如今的天地太大了,几十几百年间,都可说缺官员呢。
想到这里,韩信出言道:“荀尚书,如今大乾是否还在延续前朝,实行人才举荐制度?”
“是的,陛下,大乾如今的人才都是经过各地官员举荐,经过举孝廉,才会被朝廷任命为官员。”荀彧不知韩信为何有此一问,不过他还是如实回道。
“如此效率太过低下,这样,在举孝廉的同时,朕再添加一条政策,让我大乾今后不缺官员?”
韩信话音刚落,不止是荀彧看向他,其他众人也纷纷看向他。
陛下竟然说再添一政策,让大乾今后不缺官员,这随口的一说,如果真能实现,可是不得了的政策啊。
这事关他们自身,乃至关乎他们家族延续的政策啊。
众目睽睽之下,韩信淡淡一笑道:“此制度,朕称之为科举制度,科举,顾名思义,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,王朝出题,考生应答,应举者就可‘投牒自进’,其再由朝廷分派职务。”
“朝为田舍朗,暮登天子堂。”
“陛下神思妙想,臣佩服,如此,大乾今后确实不渝人才了。”
荀彧看着韩信,颇为敬佩地说道。
“哈哈哈,不错,朝为田舍朗,暮登天子堂,朕要为天下有才之士设定一条通天之路,只有你有本事,就不渝怀才不遇。”韩信笑道。
“陛下英明。”
不管堂上众人心中怎么想,见韩信定下了方针,他们还是不敢反对的,毕竟韩信这个开国皇帝,威望实在是太大了。
这边声音安静下来后,荀彧再次问道:“陛下,不知这科举何时进行,在何地进行,又怎么进行呢?”
韩信闻言沉吟片刻道:“这样吧,时间就定在一个月后重阳节,考场就设立在洛阳,至于如何进行,各部自行出题招人,蔡尚书的礼部负责科考事宜。”
“另外,为了防止纰漏,以防有人在其中弄虚作假,李儒你之监察部负责科考秩序,朕丑话说在前头,科举事宜以后必定会成为大乾最重要的事宜,凡是想在这其中动手脚的,被抓后朕觉不姑息。”
“不敢,不敢,陛下,臣等万万不敢造次。”在各部尚书出来应命后,其他人等也纷纷表示不敢在其中捣鬼。
“如此就好,蔡尚书,你明日贴出告示,让人尽快通传四方,其他的具体事宜,我等可以再行商量。”韩信道。
“是,陛下。”蔡邕道。
韩信见蔡邕应命后等在原地,没有退回去,疑问道:“蔡尚书,礼部可是有要事启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