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叫原子弹,”孟仞道,“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,利用核聚变做的炸弹,叫氢弹。我确实打算用类似的武器来实现威慑,可现在的问题在于怎么实现。”
“实现不了?”巫澎又回到了放弃思考的状态。
孟仞道:“是啊,实现不了。要是按照我原来世界里的经验,首先我需要一个巨型试验场。”
“这个不难。”
“试验场中需要掩体、观测设备、道路、以及电力,因此我需要上万名工人……最好是上万名士兵。”
“……”
“我还需要五百个物理学家帮忙弄清原理问题。”
“……”
“还需要一座矿,用来挖掘原材料;一座工厂,用来提炼矿石;另一座工厂,用来浓缩材料;第三座工厂,用来发电;还需要一百座工厂,用来生产前三座工厂需要的设备……”
巫澎举起手示意他不用再说下去。
“应该有其他办法吧?”巫澎道,“既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对内力实现比较精细的控制,那么说不定也能实现原子级别的控制。”
孟仞在纸上写下“内力控制”四个字,又从核裂变和核聚变那里引了一根箭头过来:“这确实是一条路子,成本会低廉很多,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走通。”
说着,他又在内力控制那里写下了“精确调整神经回路”,考虑一番之后,又从“原子结构”那里引出一根箭头,写上“元素周期律”。
物理学、神经科学、化学。仅仅是两项技术最粗浅的部分,就已经跨了三个学科,而且这三个学科当中,缺失的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。孟仞仿佛再次在阴影中看到了前辈科学家们,他们仍然在窃窃私语着:
“竟然有人打算用一晚上的时间梳理清楚我们的成就!”
巫澎道:“我看要不这样吧:先把我们需要的一些关键技术列出来,再考虑原理的问题。本来还想今天晚上敲定一下先公开哪些内容,后公开哪些内容,看来是我们太狂妄了。”
他并不知道元素周期律是什么,只是孟仞刚刚在纸上写的东西,要么就是能造就一个首席院士的理论,要么就是牵涉学科多到吓人的技术,这“元素周期律”恐怕也并不简单。这么多理论,一项项地列下去,还要解释内容,根本不是一晚上能搞定的。
孟仞道:“你说得对,确实应该换个思路……”
与其把人类文明的半个科技树都画出来,不如先在上面找几个关键的节点。前两个节点是核裂变和核聚变,那么第三个节点是什么呢?
从泰学院回来之前,白湖跟他提过远距离通信,让他考虑着做一下,而他也同意这是一项关键技术。思及此处,孟仞在纸上找了片空白,写下“远程通信”。
“裂变聚变用来威慑,远程通信用来实时交流各地的观测数据。”巫澎道,“还应该有一项技术,直接针对北极风柱本身的,比如潜水器,或者气候控制器……”
孟仞道:“我可没见过气候控制器。深海潜水器倒是有,不过难度也很大,对材料和结构的要求很高,而且我完全不懂。”
第四个节点,深潜器。第五个节点,天气控制技术。不管能不能实现,不管自己懂不懂,先写上去再说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