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是几个村之间,隔几天会办一场集市。富裕的村办的比较频繁,农历逢三六九每三天一次,差点的村就是逢五逢十,五天一次。
“小李,这几个村的集市都是在什么地方?什么时候?”
卢镇长打开电脑上的高德地图,以北山夜市为中心,画了个半径约3公里的圆。
秘书小李是北山当地人,熟知北山本地的情况。他走过来对着电脑看了一眼,用手指了个地方说:“北山村口逢369都会有集市,附近的老王村、新王村村民来这边赶集比较多。”
卢镇长定睛一看,北山村口离北山夜市直线距离就一公里左右。
“这边还有个集市,以新郑村和旧郑村村民居多,是在两村交界的村路上。”
小李又指了个地方,在北山夜市的左下角,直线距离两公里多。
“这两个地方……走,咱俩现在去看看。”
卢镇长雷厉风行,想到什么就干什么,他先是来到北山村口,今天刚好是集市日,看到集市结束之后摆的到处都是的临时性棚子和桌子,地上污水横流,果皮纸屑丢的到处都是,路旁一堆堆垃圾无人清理,蚊虫在上面飞来飞去,脸上不禁露出笑容。
“看看这里的环境,脏、乱、差!蚊虫乱飞,携带着大量病菌,长此以往,不会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影响吗?”
“再到新郑村那看看去。”
二人又来到新郑村口,两村交界处的村道空间狭隘,两边各一条车道,没有集市的时候都经常堵车。他们来的时候,碰到两个老头慢吞吞的走在路边,挤占了部分车道,后面的司机按了几下喇叭,他们无动于衷,车只能龟速跟着,等他俩过去了再提速。
“现在都这么堵,集市日那天,这里只有一条车道,那还不堵到村里面去?出行难是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,要想富,先修路,这样的路,村民什么时候能够致富?”
听到卢镇长这几句点评,小李立刻琢磨到了他的心思,只是有点不敢相信,为了一家小小的夜市,领导要这么大动干戈吗?
“你说我把这两个集市给迁到北山夜市那边去怎么样?”
回到办公室,卢镇长用导航算了下两个集市与北山夜市之间的实际距离,对着小李问道。
“呃,两公里对村民来说是不是有点远了,他们大多都没汽车。”
小李如实说道,没有一味迎合领导的想法。
领导既然问你,那自然是希望你提点有用的意见,要不然他乾纲独断就行了,还多嘴问你做什么。
“说远是有点远,说不远也不远,没有汽车,还有电瓶车和电动三轮车,这个家家户户不都有吗?也可以两三户村民一起去嘛,坐一辆车就行了。”
“我看大部分村民也都是骑车来的,没几个走路的,都骑车了,800米和两公里,差的了多少?”
“集市在北山村口,是因为这里刚好在老王村和新王村中间,村民过来方便,要是移到北山夜市,对老王村村民来说还不如去东塘那边的集市了。”
“不来就不来吧,能拉多少人气算多少,总比一点也没有好。”
“呃,就怕当地村民会有意见。”
“集体搬到北山夜市这里,商家更多,采购种类更多,能有什么意见?”
“集市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便民,只是为了东西丰富的话,那还不如到镇里吧,都骑上车了。”
“现在赶集的都是老年人,集市距离对他们影响还是蛮大的。”
小李语气诚恳的讨论着自己想法,时刻注意着自己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