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是由于偶然的原因,认识了二皇子姬重锦,三皇子姬重华,另外还有十多位皇子,叶云肯定没有功夫都去认识。
不过,貌似二皇子、三皇子的优势更大。
其他十多个皇子好像只有靠边站的份。
“叶云爱卿,你也可以参与公开议论诸位皇子之事,至于封赏,等早朝结束之后再说。”姬业皇上对叶云道,然后走上台阶,坐在龙椅上俯视下方。
“公开议论十多位皇子?”叶云有点惊讶,看来,姬业皇上想换太子很久了,今天居然直接公开,这需要极大的勇气,因为这么做会遭到很大的非议,并且会极大的影响父子关系。
“公开议论?……”
臣子们疑惑着,也不敢,这种事情,他们哪里敢公开,要是得罪了哪一位潜力股皇子,以后满门抄斩都不知道。
一般的争权活动,前期肯定都是暗地里进行的,到了最后的致命一击,才会公开出来。
要是最开始就公开了,只会吃亏不讨好,打草惊蛇,反被暗算。
在听到姬业说要公开议论诸位皇子时,大殿上的十多位皇子基本都是面露土色,有些胆寒。
这些皇子,除了几个不到十岁的,其他的一些,有几个是干净的?甚至有些像三皇子姬重华一样,不仅想着夺得太子之位,还想着他父皇早日下台,他来登基做人君。
姬业道,“怎么了,都不敢?”
臣子道,“这样似乎不妥,会引起皇子和皇上父子间的矛盾,还会导致我们臣子和诸位皇子间的芥蒂。实在不是社稷之福。”
十多位皇子也纷纷道,“是的,父皇,公开议论似乎不妥。”
“哼!怕就是怕!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。你们,凡是十五岁或以上的皇子,全部呈上你们所写的《安邦定国策》,前几次的早朝我是说过的,要是没有写的,就是不尊重父皇的旨意,我也不和你们追究,但不再有胜任太子的资格。”姬业在龙椅上板着脸道。
“哦,好,我们都写了……”
一共有八九个皇子都到了十五岁,呈上他们精心准备的《安邦定过策》。
因为皇子们的消息都很灵通,昨天就知道了皇上今天要早朝,所以都以防万一,准备了《安邦定国策》。
其实有好多皇子,都是别人代写的。
因为每个皇子身边都有一帮人,是帮他们谋划各种事情的。
姬业首先拿了现任太子,十八岁的姬重瑞的策论。
随意翻开第一页,只看到标题《仁义治天下》,立即眉头一皱,火冒三丈,把文章直接狠狠的甩在一边,骂道,“姬重瑞,你写的什么狗屁,明明知道我遵从的是法治,却还写仁义治天下,难道你认为我不够仁义,是暴君吗?你现在反我的心理越来越严重了。”
这简直有点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的味道。
似乎,姬业对他的大儿子现任太子姬重瑞已经不爽很久了,早就不喜欢了,现在是公开的说要换太子,根本不顾及什么父子之情了。并且,还是莫名其妙的大声呵斥,强加罪名。
叶云根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。
难道仅仅是父子间政见不同,叶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。
其他大臣不住的皱着眉头,不敢吭声,是个人都明白,姬业是想找个机会,找个理由对他的大儿子现任太子姬重瑞开刀,直接取消他的太子之位,更换其他人选。
至于原因是什么,这些大臣基本也能明白九成。
这些大臣中,属于太子心腹的越来越少,看到这种情况,虽然没有落井下石,但心里都暗自高兴。
而18岁的太子姬重瑞一脸老实巴结、善良仁慈的样貌,一副童叟无欺的老好人神情,对于姬业这么不喜欢他,公然的要换太子,他也没有什么仇恨的表情。
“父皇,儿臣读历代圣贤书,知道孝道、仁义的重要性,乃是历代先贤的不二古训。就算父皇废除儿臣的太子之位,儿臣也没有半句怨言,何来反父皇之说。只是写一本发自肺腑的策论罢了。”姬重瑞双膝跪在地上,低着头流着眼泪说着。
“既然皇上要各位皇子写各自定国安邦的策论,那么就应该允许各抒己见,不能像奉承一样,故意写和皇上观念一样的文章。太子的这篇《仁义治天下》绝对是他所想所为所作的,而其他皇子的,老臣就不敢保证是不是别人代作了。”
说话的是一位老臣,他双目圆睁,头发皆白,膀阔腰圆,虽然年事已高,但仍旧有一种宝刀未老的味道。
他是一位武将,曾经官拜大将军,现在是太子太师,负责教授太子的武道,是大殿中极少数坚定支持势弱太子的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