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笑道:“先生也以为我是胡乱给人定官职,甚至给慎到和环渊是因为他们长得漂亮,所以有殊荣?……”
孟子道:“不敢……但是……”
我笑道:“我所立的每一个官职,都考查了他们的学问,还有性格。
你,孟子先生,才堪大用,思想政治主张仁政,适合伦理,有思想,所以可以是内阁大学士,之所以是内阁,是因为还需要探讨。
荀子,与你不分上下,或者名声上,没有您亚圣来得更广大……但是,其人之理,也可以说是千古难遇,与你同为内阁大学士,共同奋进。
邹衍,虽为阴阳五行家,受君王肯定……但是,他跟你不一样,你直面天下,而他,希望迎合统治者的学说,虽然有主见,但是,喜欢迎合……因此,他是正二品,做个太子少师,堪堪了得,既不会出现什么错误,也能够引导太子……不会有什么差池。
宋钘,他喜欢研究天道,明白事物规律,在这方面有所成就,而他也希望开创一番事业,因此为正二品尚书。
再说这作文大赛上的一些获奖人物。
彭蒙,《齐物论》说明的是他对着天下大势有一些把握,认为要平等,才是真正的权衡。论此举,可是从一品,太子少师,可以引导他的志向走向中庸之道,创造一个王朝。
尹文,他与宋钘是好友,两个人都喜欢研究“法”,所以都是刑部人员,公正执法,而他为人讲究宽容,采取‘恕道’之法,所以是正二品,刑部侍郎,之所以不是正一品,在于创见还不够完全根本,尚需改进。
淳于髡,前朝元老,做下许多功绩,齐威王在世时,给国家带来许多贡献,他在公事与外交上的把握,非一般人所有。而且能够获得三等奖,说明心性也是稳重的。故,虽然文章只有三等奖,但实践才干非凡。故定位从一品,协办大学士,以后学问长进,认可向正一品太傅靠近。
至于儿说、告子、公孙龙、鲁仲连、慎到、环渊、季真:儿说以为“白马非马”,没有从逻辑上考虑,这是从属关系,过个关卡居然说白马非马,所以不交税,结果被狠狠打脸,我敬重他是读书人,从九品:翰林院侍诏,让他好好考虑、考虑自己的学问,翰林院中多读书,大概可以冲击一下他‘僵化’的脑袋,上进一把;告子,以为人性无善无不善,现在已有‘真性’说,可以说属于比较圆满的学说,但这学说毕竟由我提点,可以说,他本人还是懵懂的,但较儿说更进二层,可为从七品,翰林院检讨,让他在翰林院,好好考查、考查学问,也是可以的;公孙龙,他同样和儿说一样谈论‘白马非马’,却是从根本上理解了‘白马非马’这个命题属于逻辑题,如此人才,怎能放过?——————虽说他没什么政见,但有此学问与本事,做个从四品,内阁侍读学士,一方面完善他的学问,一方面可图进取,有何不可?……鲁仲连,其人颇有气节,位卑而不忘国,理论联系实际,注重国事,如此人才,怎能不重视?……故鲁仲连从二品,内阁学士,因他爱国;慎到,以法而论,提出帝王之术,从一品,督察院右督御史,之所以是‘从一品’,是因为他在术法上还不能完全让民与君同一理,固然我作过‘指导’,但非一日之功,因此从一品,以督察院右都御史之职,慢慢参详;环渊,他录老子《道德论》,兢兢业业。这是一位继承前统的无怨无悔传道人,虽说他自己也很有本事,但是十分谦逊,以及诚恳,故他为从二品,内阁学士,慢慢进取;季真,季真认为道本自然,人为莫干预……我没有找到他的更多解说,按照这类言论,目前只能让他正七品,翰林院编修,通过翰林群的编修工作,慢慢找回真我。”
我朝孟子冷笑道:“我已说得十分明白,每位人才的官职,我都作了详细的处理,与他们的背景、身世、学说以及性格,息息相关。告诉那些没有得到官职或者得了官职有疑问的人:目前,之所以出现这种官职授权,是由于你们过去的工作与贡献,还有你们的学说与创见,但是,这并不是永恒的:如果你进取,可以升官;如果你落后,也会降级。与其把时间放在质疑他人水平一事上,不如好好为自己谋前途,你若是有才,我不会屈了你,你若是没本事,哪怕今日爬得再高,他日跌下来,也是重重的。”
(备注:这个时间段是在公元前314年之后,在这段时期,慎到生辰是约公元前390年—公元前315年,鲁仲连生辰是:约公元前305年—约公元前245年,所以这两位大咖在真正的历史上,是不会出现的。
慎到在公元前315年就死了,而鲁仲连也是早死了……
由于作者一开始查阅资料不够详细,所以出现这种情况……目前只能虚构这段历史,但必须说明一下:
在公元前314年之后,稷下学宫的鲁仲连和慎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
至于环渊,生卒年不详,所以不作解释。)
“言尽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