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说,吴望龙自下少林寺,一路风尘扑扑,自河南入山西,沿途做了多少豪侠之举,大受黎民百姓的称颂。
一时间,“吉祥郎”成了家喻户晓的少年侠士。
一日,行至空荡山。这空荡山,果然名副其实。一路行来,空空荡荡,方圆数十里,无一村舍。此时,不觉口渴力竭,看那天色,但见:
焰焰斜辉返照,天涯海角归云。千山鸟雀噪声频,觅宿投林成阵。一勾新月破黄昏,万点明星聚光晕。
吴望龙心想,下得山去,便是万灵县城,可还得走十几里的路。眼下,口渴腹空,人疲力乏,如何是好?
突然,他眼睛一亮,叫声“有了”,此去不远,不是有座寺庙吗?在翠林峰上的风月寺,寺中主持圆通师傅乃家父旧交,何不投宿于此处?
想罢,便跨开大步,继续前行。上了翠林峰,借着勾月的微光,隐隐可见寺庙。
终于,来到了风月寺前。此时,只见一个和尚正准备关闭山门。吴望龙望见,趋身急上,口称:“小师傅!在下乃过路行人,天色已昏,不便再走,想在此借宿一宵,明日好赶路。”
这一叫,那和尚吓了一跳,以为是遇见鬼怪。可睁眼一看,分明是人,而且是一个英俊的后生。说:“施主请便,此乃空门,不留生客。”
说罢,意欲把山门关了。吴望龙一急,连忙抵住山门,说:“家父乃主持圆通师傅的旧时好友,烦你通报一声,甚是感激。”
听这么一说,那和尚再不阻挡,开了山门,说:“既是如此,公子请进。”入得寺来,吴望龙便问那和尚:“圆通师傅在否?”
“师傅在释伽殿诵经。”那和尚说。
“噢!既然如此,不便打扰。”吴望龙说着,便向和尚要些吃的。和尚说:“山门空荡,惟素茶淡饭。如公子不嫌弃,将就用些。”
“不瞒你说,在下在少林寺三年,吃惯了寺庙饭。”吴望龙哪顾得许多,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。须臾,把两海碗素食淡饭,吃得碗朝天。
有道是,饥不择食!人一旦饥渴难耐,吃什么东西都是香的。
“敢问师父法号?”
“小号智悟。出家已有多年。”
智悟和尚来到释伽殿,正好圆通罢课,便趋前说道:“前房有师傅旧时好友的公子求见。”
“噢!”圆通应了一声说:“请来叙话。”
倾刻,吴望龙走入释伽殿,见圆通眼如迷雾,须若凝霜,眉如柳絮之飘,面有桃花之色。若非天上金星,必是山中社长。
吴望龙暗自称奇,果然是个得道高僧。急忙抢上一步,行江湖大礼:“大师在上,弟子多有打搅。”
圆通睁眼望去,看这后生眉清貌伟,肌白体壮,腰系宝剑,气宇昂扬,俨然像个英雄侠士。便开口说:“公子可是……”说到此,若有所思。
吴望龙接茬说:“家父乃昔日直隶巡按吴德来。”
一闻此言,圆通似乎非常高兴,犹如邂逅阔别多年的老友一般。说:“原来是吴公子。五年不见,长得如此俊伟。家父可好?”
一问到家父,吴望龙的喉咙,像是被什么异物塞住,鼻子一酸,差点掉下泪来。说:“家父和家人二十余口,全被奸贼杀害了。”
“此话怎讲?”圆通闻言大惊。
于是,吴望龙便把家父遭害的前因后果,向圆通说了。听罢,圆通的眼眶也湿了。叹息说:“一位多难得的清官。朝廷失去一位清如海瑞的好官,老衲失去了一位知心的朋友。”言下,喟叹不已。
圆通望着望龙,问:“吴公子此次下少林,可是为了报仇?”
“此是目的之一,有仇不报,愧为人子;目的之二,便是寻找离别多年的未婚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