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阿萝脑子灵活,在香料铺时也一直帮李大娘打理生意,故姜君将她带在了身边,有意让她学着点,日后也好有个帮手。
马车刚到吕家庄,就看到管事吕旺在路口候着。
在他身旁有个半腰高的石碑,上面写着“吕家庄”三个大字,齐齐整整。
“小姐,账本已经准备好了,就等您过目。”吕旺恭敬道。
姜君点点头,往庄子里走去。
为了行事方便,她没有暴露自己昭王府姜侧妃的身份,对外只说是来泽阳历练,帮着姜老爷打理产业。
吕旺家是一座四方小院,虽然不大,但干净明亮。
“小姐,就是这些了。”
吕旺抱出一摞高高的账本,堆放到姜君面前。
“阿萝,一会搬到马车上,带回府中。”
姜君随意扫了一眼,对随侍一旁的阿萝说道。
吕旺见状,不禁开口询问:“小姐今日来不是看账本吗?”
“账本的事先不急,我今日来是与你商量学塾的事。”
姜君抿了一口吕旺家婆娘沏的茶,虽不是名茶,却清冽可口,应是他们自家炒的茶。
“学塾?”吕旺一脸困惑。
姜君放下粗制的茶盏,点点头,“我准备在吕家庄建一间学塾,就在这几日动工。”
“小姐的心意本是好的,可只怕我们请不起先生,付不起学费。”吕旺面露难色,憨厚地笑了笑。
“先生的酬劳从庄子上每年交的银钱上扣,每家每户不必再另出费用,将适龄的孩子送来读书即可,不分男女。”
姜君一字一句地说道,她已经算过了,每年吕家庄除了农户应得的,以及交纳朝廷的赋税,还能交给姜府一大笔银钱。
从中扣除教书先生的酬劳,又便宜又物有所值。
吕旺一听,大喜过望,朝姜君作了作揖,“多谢小姐,多谢姜老爷,这可是天大的恩惠。”
一个庄子能有一个学塾,这可是多少人都没想到过的,也不敢想的。
以前庄子上的孩子想读书,要么是到识字的人家去,要么是到城里的学塾里去。
前者要支付一定的粮食银钱,一般人家没有那个闲钱,也不愿去花那个钱。
后者更是花费巨大,每日往返更是令孩子奔波劳累。
“你先带我去看看可用的地皮。”
姜君站起身,朝门外走去。
“今日太阳大着呢,选地皮的事交给我去办就好。”
吕旺跟在后头,客客气气地说道。
“学塾之事乃大事,我亲自看看才放心。”
姜君笑了笑,戴上了白纱帷帽。
“我们小姐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养在深闺的娇弱女子,您老只管带路便是。”
阿萝跟在姜君身后,笑嘻嘻地对吕旺说道。
“那就辛苦小姐了。”
吕旺说着,走到最前头,给姜君带路。
到了附近的一处荒山,吕旺指着一大块平地,询问姜君:“小姐,这里如何?”
“不好,虽然地方大,但四周光秃秃的,未免荒凉了些。”
姜君不满意地摇摇头,没有多看。
约莫走了一盏茶的功夫,接连看了几处,她都不甚满意。
最后到了一处闲置的空地前,姜君停下了脚步,“这里不错。”
南边河水清澈,杨柳依依,北边靠山,树木葳蕤,东边是十几户人家,西边则是望不到头的水田。
“地虽不错,可这地不归庄上所有。”吕旺迟疑地说。
“那是谁家的?可有紧要用处?”姜君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