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妈啦,这样子说来……
我和崔明丽转过头去,看向了那一个个的“纸人”,他们定定地站在了那边,仿佛是一座座兵马俑一般,只是兵马俑的身上是用泥巴糊的,而这些人的身上却是在用纸糊的,怪不得,我怎么觉得这些纸人,看起来如此饱满,原来这些纸壳的后面,都他妈的是人啊。
“并且……”嘟嘟的声音就在此时又有些迟疑了,“那些人的灵魂都被封印在其中了,我是废了好大的力气,才感觉到的呢。”这么说来,这些人身上被纸张给糊上了,那不就是贴加官吗?
贴加官也叫“开加官”,主要是用于对封建体系下的官员刑讯逼供。不象打人会留痕迹。招了就蹬腿。或者是杀人不留痕迹。首先司刑职员将预备好的桑皮纸揭起一张,盖在犯人脸上,这种桑皮纸也是极为讲究地,据说,这种纸张呈淡黄色,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,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,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,外观及手感美观。
桑皮纸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、高级装裱用纸,除了作普通用纸外,制伞、糊篓、做炮引、包中药、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。
桑皮纸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,一、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,三、四等薄而软。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。在绣花帽时,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,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,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、软硬适度。
司刑职员嘴里早含着一口烧刀子,使劲一喷,噀出一阵细雾,桑皮纸受潮发软,立即贴服在脸上。司刑人员紧接着又盖第二张,如法炮制。犯人先还手足挣扎,用到第五张,人不动了,司刑人员如释重负地舒口气。走上前去,细细检视,那五张叠在一起,快已干燥的桑皮纸,一揭而张,凹凸分明,犹如戏台上“跳加官”的面具,这就是“贴加官”这个名称的由来。
但是崔明丽却走向了那些“纸人”,从嘴巴里面却喃喃地念出了一句话,“这么残忍的手段,这简直就是一种活人俑啊……”
“活人俑?”我重复着这句话,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却反复地对崔明丽的这句话进行品评着,没错,这种在活人身体表面糊上了一层纸的做法,好像和“活人俑”十分的类似,可貌似这叫做“纸人俑”更加合适。
中国古代用活人殉葬的风俗起源于上古奴隶社会,在殷商时期最为盛行,如今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墓葬群内,已发掘的众多古墓中,被殉葬的就有五千多人。随着人类文明发展,活人殉葬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到了秦始皇时期,已经更替为“俑”代替活人殉葬,俑本身就是代替人的意思,再后来“俑”又被石雕,石像代替。
秦朝时期,烧纸陶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,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已发掘的兵马俑中,他们的面部轮廓千人千面,几乎没有张的一样的。就算在当时烧俑技术十分娴熟的秦代,能做到这点,实在令人费解。所以不少人都猜测秦始皇兵马俑可能存在活人俑。
中国古代历史上,秦始皇算的上一位暴君,各种残酷的刑罚令人不寒而栗。传说秦始皇时期,活人俑就是一种刑罚,将活人身上裹上布然后用泥封住,再放到窑炉里烤制成俑,最后涂上颜料,去守护陵墓。
当时的死囚犯,罪人是最佳人选。所以秦始皇兵马俑的样貌才会各不相同。还有一种传说,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位时,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,也专门养了不少术士来完成这个任务,当时有些术士就想到了活人祭,把活人六识封住,防止魂飞魄散,然后烧成陶俑,守护祭坛。
那么,这样说来,这些被纸糊住的人呢?刚才嘟嘟也讲了,这些人的灵魂也是被封印在其中的,如此之多的数量,是用作什么的呢?
就在此时,我也陷入了沉思,这个纸扎店的老板,到底是不是孙二虎,并且我看向了他在地上用这人油蜡烛摆出来的这个“六道轮回”的图案,还有这些数量如此之多的“纸人俑”,大脑就在此时死机了,顿时觉得自己仿若掉入一个无底的泥淖当中,即使用力挣扎也仿佛爬不上来似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