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阅卷
此时殿内只剩下韩珣一人,所以,就不用像开始的时候那样去认真的监察考生,至于仁宗皇帝显然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在此待如此久的时间。
其中,在此监察了半天,正在椅子上喝茶的一名官员,看向站在身旁,面容严肃,直视前方的一人,笑问道:“杨尚书,看情况怕是还要再等到线想燃尽,要不坐下等一会?”
说话的人是门下省左侍郎,刘维,而他身旁的那人正是尚书省的尚书令,杨炯,两人都是真正的位高权重之人。
闻言,杨炯轻笑道:“多谢刘大人好意。”
见此,刘维也没有继续说什么,而是转而问道:“杨尚书一位眼前这位韩珣如何?”
杨炯记得韩珣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他记在心中是因为三年前的那件“鬼云楼”一案,数位高官纷纷落马,其中,就有他的人在里面。
最重要的是韩珣被仁宗皇帝封为监察御史一事最让他感到意外,仁宗皇帝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将韩珣当作了近臣。
可是,随着韩珣出走,有关韩珣留下的痕迹随着时间渐渐的被抹除,直到一个月关于益州的那件事情,韩珣这个名字再次走进了他的眼帘,只不过,这次他可没有那名心平气和。
益州那件事情,杨炯多少都与其有些关系,只不过,他退出的比较及时,而且,用他手中的权力将可能留下的痕迹都一一的抹除。
这两件事情,无论从哪一件说起韩珣对于杨炯来说都不是一个讨喜的人,但是,杨炯却笑言道:“文武双榜都名列第一,大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,说他不行,那就太违心了。”
对于杨炯的话,刘维也颇为赞同:“杨尚书是看好韩珣为本次恩科的状元了?”
“不。”
杨炯对此摇头表示否认:“世事无绝对,以往会元并非状元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,一切还是要由他的文章来决定。”
“嗯,杨尚书这话说的在理,一切由文章来决定。”
而正在赶时间的韩珣自然是不知道上面的两个大人物在说什么,在文章的结尾他提出“兴屯足食,耕战兼资”的具体建议。
最后,他以这段话为结句:“虽欲禁其贪而不先有以养其廉,恐亦类于救火扬沸之为耳。夫杀一贼不如使民少增一贼之为功多也,求一良将,不如选一良吏为力易也。”
终于,在线香燃尽的最后一刻,韩珣将这篇将近八千字的策论写完并交给了相关的官员,殿试中,如此篇幅的策论恐怕是少之又少。
韩珣并不认识在场的几位朝臣,他向几人拱手行礼后,便由一名内侍在前方领路,带他出皇宫。
至此,持续了一天时间的殿试就此结束,如同会试的规矩,经受卷、掌卷、弥封等官收存,至次日阅卷。
此时,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,皇宫内也并非如人所想的那般灯火辉煌,至少,韩珣出宫的路上除了前方领路手中的一盏灯笼,和守卫城门士兵手中的火把外,再也没有见到灯火。
“世子,你总算是出来了,属下还以为你今天要住在皇宫里了呢。”
从黎明送韩珣来考试的常巍一直等到现在天黑,看着一名又一名的学子从他的眼前走过,他一度怀疑自己早上送来赶考的是不是自家的世子……
韩珣活动着微酸的脖颈,给了常巍一个白眼:“你以为我是谁啊,怎么可能住在皇宫里?现在天已经黑了,就不要白日做梦了。”
“呵呵,属下不就是那么一说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