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商州市可能都还没有真正的商品房,不过也83年了,过不了两年就会有的。华国最早的商品房就是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,魏明珠记得她那个商州客户说80年代入手的第一套房子,才200多块一个平方。
房子是修好了卖给职工的,一般人没有买房的资格,但你钱出的多,好好操作一番,自然能从别人手里拿到购房指标。
200多块一平的房价,后世真是做梦都要笑醒。
买一套100平的商品房,总价才两万多。两万多魏明珠现在是没有,难道她会一直赚不到?
魏明珠第一次在长辈面前透露将来要去城里定居的打算,刘美都惊呆了。
“可我们是农村户口啊……”
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别太大了。
工厂招工,各种单位要人,面向的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。农村户口只能在土里刨食,脱离农村户口的办法只有两个,一个是婚姻一个是会念书——靠婚姻也不稳定,一般城镇职工家庭,也不一定能办成“农转非”的大事!只要像魏玉陵一样,靠考上大学最稳当,一下子就跳出农门成了注定的城里人。
做城里人有多么难,刘美就算再相信魏明珠,也不敢做这个梦。
倒是刘荣听了挺感兴趣。
“搬去城里也行,不一定是商州,也不拘是不是楼房,在县城里买两间平房要不了多少钱。”
商州市那么多人,魏明珠母女搬去那里谁也不认识,魏明珠的名声差就不耽误她找对象了。听见刘荣都认可,刘美半信半疑:
“真的能行?”
魏明珠重重点头,“说了要带您过好日子呢,当然能行!”
在商州买房算啥,她手里要是有余钱,在房价大涨前学习温州炒房团,杀到京城和沪市一买就是一栋楼,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干什么实业都厉害!
可能是魏明珠描绘的未来太动人了,刘美心里不敢信,又忍不住想相信。
农村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,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日子虽然比六七十年代强,但也离“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”的小康生活远着呢。
特别是安庆县这边的乡下,也不是沿海地区的农村,没有经济作物,也没有大量的乡镇企业。刘美不懂分析整个地区的经济形势,她只需要看看沿河村,看看小井村已经周围人过的是啥日子,魏明珠留在乡下,未来会是啥样,真是一眼就望到了头。
因为魏明珠名声不堪,刘美都不敢想她能找到啥样的好对象。
但魏明珠的话让刘美有了期待,要不怎么说她和刘荣是亲兄妹呢,两个人的思路都想到一块儿去了。搬的远远的,那不就是没有人知道魏明珠名声不好了?
她女儿这样能干,要没有名声的拖累,凭啥不能找个好对象?
刘美把心里的石头去掉大半,她都没空去想魏家的事了,魏大林来了咋办,她是不会回去的。魏家没有分家,她就算做的再多,赚到的钱也是要上缴的,都会给魏玉陵送去。
刘美知道自己没本事,但魏明珠一个人做生意多辛苦,她能帮一点,魏明珠就少做一点。
乡下的闺女十八九岁也就出嫁了,听说城里的姑娘都要等到20岁以后嫁人。
要是有个正经工作的,20多岁再嫁人也不晚。
刘美真是满身干劲,吃了饭她还主动去村里转悠,看看哪家有没有要卖的鸡蛋,有没有抓到黄鳝。想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房,别把魏明珠的人生大事儿给耽误了!
“你妈可算是活过来了。”
刘荣自己都懂事晚,年轻时候混不吝,也没教好刘美。现在刘美振作起来想把日子过好,积极主动参与到魏明珠的生意里,刘荣别提有多高兴了。
魏明珠把今天去商州市的经过讲了。
当然没提是和程诚一起去的。
她只说商州市人口多,经济基础比安庆县好,肯吃苦或者有门手艺,在那里发展很容易。
说的刘荣很心动,“刘家本来就是逃荒来小井村的,这里不是咱家的根,其实住哪里都一样,我要能把你表弟变成城镇户口,那再辛苦也值。”
刘荣想了想,说自己最近要出门儿一趟。
魏明珠猜他是找钱去了,现在说刘荣是干泥瓦匠的,打死魏明珠都不肯信。
那她舅舅到底是干啥的呢?
魏明珠好奇极了。
不过刘荣出门前不放心魏明珠母女,怕魏家又来人闹。
“还有那三个二流子,他们盯着你下手,总觉得不简单。不行,我得等这三个二流子都判了,再出门。”
魏明珠自己也好奇。
她觉得那根线若隐若现的,就快串起来了。
第二天魏明珠没有进城,她四里八乡的跑了一整天,又收到了不少黄鳝和鸡蛋。